时间: 2025-05-11 03:0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3:02:29
寄西山勤道人
——林逋 〔宋代〕
天竺山深桂子丹,
白猿啼在白云间。
死生不出千门事,
坐卧无如一室闲。
谁伴锡痕过寂历,
自凭茶色对孱颜。
忘机亦有庞居士,
园井萧疏病掩关。
这首诗描写了天竺山的景色,桂花果实红艳,白猿在白云中啼叫。生死之事与千家万户无关,坐卧闲适只在于一间小屋。谁来陪伴我这个寂寞的道人,独自一人,只有茶的颜色映衬着我苍白的面容。忘却世俗烦恼的庞居士,园子与井水都显得萧条,病痛把他掩藏在门后。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清白,浙江人,北宋诗人。以诗词、散文著称,追求清淡、自然的风格,主张隐逸生活。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林逋隐居于天竺山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琐事的超然态度。
《寄西山勤道人》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林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全诗以天竺山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山中生活画面。诗中,桂子的红艳与白猿的啼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象征着孤独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死、世俗事务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都与自己无关。在这闲适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的仅是“坐卧无如一室闲”的安宁,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特别是“自凭茶色对孱颜”,不仅描绘了他孤独的形象,也暗示了超脱世俗的心态。
最后,诗中提到的“庞居士”,则传达了对隐逸者的尊敬与向往,反映出诗人对高洁生活的理想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天竺山”象征什么?
A. 繁华
B. 超脱
C. 痛苦
诗人对生死的态度是?
A. 关心
B. 超然
C. 忧虑
“自凭茶色对孱颜”中“茶色”指代什么?
A. 茶的颜色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