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厌雨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4 10:15:41

诗句

夜来雨声倒百川,老农起坐不敢眠。

曰疑涨潦捲屋去,又恐涌水兴床前。

旦视山川一泥泞,流沛千顷新秧田。

虾蟆相呼动百千,不念两股充庖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5:41

原文展示:

厌雨四首 其一 张耒 〔宋代〕 夜来雨声倒百川,老农起坐不敢眠。 曰疑涨潦捲屋去,又恐涌水兴床前。 旦视山川一泥泞,流沛千顷新秧田。 虾蟆相呼动百千,不念两股充庖煎。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雨声如同百川倒灌,老农起身坐着不敢入睡。 担心洪水会卷走房屋,又害怕水涌到床前。 天亮时看到山川一片泥泞,千顷新插的秧田被水淹没。 成百上千的青蛙相互呼唤,不顾自己可能成为盘中餐。

注释:

  • 倒百川:形容雨势极大,如同百川倒流。
  • 涨潦:指因大雨而上涨的洪水。
  • 捲屋去:形容洪水可能卷走房屋。
  • 涌水:指水突然涌出。
  • 旦视:天亮时看。
  • 泥泞:形容地面因雨水而泥泞不堪。
  • 流沛:指水流泛滥。
  • 虾蟆:即青蛙。
  • 两股:指青蛙的两条腿。
  • 充庖煎:成为食物,被烹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厌雨四首》中的第一首,反映了作者对连绵大雨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困扰和担忧。诗中通过老农的视角,描绘了雨夜的景象和对洪水的恐惧,以及对农田被淹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朴实的语言,描绘了雨夜的景象和对洪水的恐惧。诗中“夜来雨声倒百川”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雨势之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老农的担忧和不安,通过“起坐不敢眠”和“曰疑涨潦捲屋去,又恐涌水兴床前”等句,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通过对青蛙的描写,暗示了自然界的生物对人类命运的无知和漠然,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来雨声倒百川”:夸张地描绘了雨势之大,如同百川倒流。
  • “老农起坐不敢眠”:表现了老农对雨夜的担忧和不安。
  • “曰疑涨潦捲屋去,又恐涌水兴床前”:通过老农的内心活动,展现了洪水可能带来的灾难。
  • “旦视山川一泥泞”:天亮时看到的景象,泥泞不堪。
  • “流沛千顷新秧田”:新插的秧田被水淹没,表达了农民的忧虑。
  • “虾蟆相呼动百千,不念两股充庖煎”:通过青蛙的描写,暗示了自然界的生物对人类命运的无知和漠然。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夜来雨声倒百川”。
  • 拟人:如“老农起坐不敢眠”。
  • 对比:如老农的担忧与青蛙的无知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和老农的担忧,反映了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严重影响,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和恐惧。

意象分析:

  • 雨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不可预测性。
  • 老农:代表了农民的勤劳和对生活的担忧。
  • 青蛙:象征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的命运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来雨声倒百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2. 老农在诗中的主要担忧是什么? A. 雨声太大 B. 洪水卷走房屋 C. 青蛙太多 D. 秧田被淹
  3. 诗中提到的“虾蟆”象征什么? A. 自然界的生物 B. 农民 C. 雨声 D. 洪水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描绘了雨夜的景象,可以对比欣赏。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描绘雨夜,与张耒的诗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

相关查询

暮春 宿近村 嘉泰辛酉八月四日雨後殊凄冷新雁已至夜复风 秋夜闻兰亭天章寺钟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晨起 二月三日春色粲然步至湖上 小市暮归 杂兴 车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以昼卜夜 前开头的成语 隶字旁的字 玉石难分 闭门却扫 偻指 油木梳 和民 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鱳得 漂母进饭 涩于言论 起语 包含熊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