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2: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2:59:29
原文展示:
村南啼布谷,村北响缫车。
隔浦卖鱼市,傍桥沽酒家。
野花朝日暖,溪柳背风斜。
又过东邻去,东邻采菊芽。
白话文翻译:
南村里布谷鸟在啼叫,北村里缫丝车发出声响。
隔着水面是卖鱼的集市,桥边有酒家在做生意。
早晨的阳光温暖着野花,溪边的柳树在风中微微倾斜。
我又路过东邻,看到他们正在采摘菊花的嫩芽。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布谷鸟与春天的到来密切相关,古人常以鸟鸣作为季节变换的标志。缫车的声音则反映了农耕生活的日常,显示出乡村的繁荣景象。东邻采菊芽的行为,可能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有关,表达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乡村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生活逐渐富裕,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生机与活力。
诗歌鉴赏:
《过田家》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美。开篇以“村南啼布谷,村北响缫车”两句,分别描绘了南北村庄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自然的声音,又有劳动的声响,切合农村生活的特点。接下来的“隔浦卖鱼市,傍桥沽酒家”,展现了村庄的商业活动,渔市和酒家的出现,表现出乡村的繁荣与热闹。
“野花朝日暖,溪柳背风斜”两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景,阳光照耀下的野花显得格外生机盎然,溪边的柳树在风中轻柔地倾斜,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觉。最后一句“又过东邻去,东邻采菊芽”,不仅表达了人际间的亲近,也暗示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与简单的幸福感。
整首诗通过音响、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采用了对仗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了音韵的和谐。比如“村南啼布谷,村北响缫车”,通过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诗人追求简单、恬静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布谷鸟”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隔浦卖鱼市”中“卖鱼市”主要表现了哪种活动? A. 农耕 B. 商业 C. 休闲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东邻”,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行人 B. 采菊 C. 游玩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