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9:07
朝南以诗送巴石研屏香几用韵·研屏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天上何有修月斧,巧将余刃斲巴山。
玉蜍清浸婆娑影,正在微雪点缀间。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的斧头在天上有什么呢?巧妙地用剩下的刀刃去砍伐巴山。那清澈的玉蜍在水中徘徊,它的影子在微雪中点缀着。
这首诗涉及到古代对自然的描绘和对月亮的崇拜,月亮常常被描绘成神秘的存在,象征着美好与孤独。巴山则是一个地名,代表着艰难的环境。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子明,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诗、文、词,风格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可能是在送别朋友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开头以“天上何有修月斧”引入,既展示了诗人对于月亮的想象,也引发了读者的好奇。接下来的“巧将余刃斲巴山”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似乎在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之间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沟通与互动。最后的“玉蜍清浸婆娑影,正在微雪点缀间”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使人感受到那一份静谧与宁静,仿佛能听到自然的低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给予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测试:
答案:1-B;2-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