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35:57
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
作者: 苏颋 〔唐代〕
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
孟孙家代宠,元女国朝封。
柔轨题贞顺,闲规赋肃雍。
宁知落照尽,霜吹入悲松。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去的高安大长公主的哀悼与追思。诗的开头提到红色的管子承载着师长的教诲,青色的玉器则准备了礼仪的容颜。接着提到孟氏与孙氏两家代代受到宠爱,而元女则是在朝廷中被封为公主。柔和的轨道上写下贞洁与顺从的题词,闲适的规矩赋予了庄重与和谐。最后,诗人感叹夕阳西下,霜风吹拂,令人感到悲伤如松林中的寒冷。
苏颋,字季仁,号惭愧,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性情温和,诗风清新。善于写咏怀之作,尤以情感细腻著称。
这首挽词是为了悼念高安大长公主而作,反映了唐代贵族女性的地位以及作者对其的深切怀念。公主的逝世对家族和国家都是一大损失,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正是对这种损失的感伤。
《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是一首充满感伤的挽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表达了对高安大长公主的哀悼之情。开篇提到的“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不仅仅是在描述公主的身份与地位,更是在强调她所承载的文化与家族的期望。随着诗句的推进,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尤其是提到的“柔轨题贞顺,闲规赋肃雍”,更是对公主品德的赞美与追忆。
最后两句“宁知落照尽,霜吹入悲松”,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夕阳的落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霜的侵袭则带来冬日的寒冷,这种意象不仅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也加深了对公主离世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高安大长公主的缅怀,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古代人对女性美德的尊重以及对死亡的深刻感悟。
诗中“彤管”指的是什么?
“青圭备礼容”中,青圭象征什么?
“霜吹入悲松”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1. A 2. B 3. B
《长恨歌》与《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都表达了对失去的感伤,但《长恨歌》更为宏大,涉及爱情与历史,而《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则更为个人化,聚焦于对一位女性的怀念。
通过以上结构,希望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