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7:47
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
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
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
夷族的使者本是学习外来的东西,却仍然能善用唐代的文字。
我们本来就应该抛弃这些外来事物,何况是与夷族的使者有关的事情呢?
因此那些不学习的人,反而成了夷族使者的玩物。
因此那些依附于权贵的人,反而会被夷族使者所忌惮。
唉,中华文化的风气衰退,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皮日休,字鼎臣,号山人,唐代诗人,生活在唐朝中期。他以诗、文、赋闻名,风格清新脱俗,敢于直言,常对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进行批判。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外族文化影响加深的时期,皮日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外来文化入侵的忧虑,以及对本国文化衰退的深刻反思。
《正乐府十篇·颂夷臣》以夷族使者为引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复杂态度。诗中开篇便指出夷师的学习外来文化却能通晓唐文字,显示出外族的灵活与适应能力,暗含对本土文化保护不足的批判。接着,诗人通过“吾人本尚舍”表达了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强调抛弃外来文化的重要性。反复使用“夷臣”一词,体现出诗人对外族使者的不屑与警惕。
在情感基调上,诗歌流露出忧虑与无奈,尤其是最后一句“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引发读者对中华文化未来的深思。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使诗歌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化认同的追求,激发了读者的共鸣。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批判,对中华文化衰退的忧虑,以及对文化认同的坚定追求。诗人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在呼吁人们重视和传承本土文化。
夷师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尸禄人”主要指的是?
诗人对夷族使者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