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0:2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26:14
原文展示:
小雨 其三 刘攽 〔宋代〕 宿云留暝色,细雨逼残春。芳树看红湿,垂杨亦翠颦。高风吹燕翼,定水涨鱼鳞。渐恐年华改,桃源忆晋人。
白话文翻译:
夜间的云彩留住了暮色,细细的雨滴逼近了残春。芳香的树木看起来像是被红雨打湿,垂柳也似乎在皱眉。高空中风吹动燕子的翅膀,平静的水面上涨起鱼鳞般的波纹。渐渐地担心年华的改变,回忆起桃源中的晋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刘敞并称“二刘”。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春末细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细雨中的景象,通过“宿云留暝色”和“细雨逼残春”等句,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芳树看红湿”和“垂杨亦翠颦”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两句“渐恐年华改,桃源忆晋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细雨中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