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1:31
题荆门蒙泉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向来亭上醉流杯,千朶莲花一树梅。
金炬依然霜不管,琼琚犹待雪相催。
凌波仙子欣无恙,姑射真人唤不来。
风景则同怀抱异,倚栏欲去更徘徊。
在这座亭子上,我曾醉酒畅饮,眼前万朵莲花与一树梅花同样美丽。
金色的阳光依然照耀,尽管霜雪无情,琼瑶的花朵仍在期待着雪的催促。
凌波仙子安然无恙,然而姑射的真人却无法召唤而来。
景色依旧如昔,但我的心境却各自不同,倚栏而立,想要离去却又徘徊不前。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荆门蒙泉时,面对美丽的自然风光,感慨万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题荆门蒙泉》是一首充满感悟的抒情诗,诗人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刻反思人生的种种。开篇以“醉流杯”引入,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再通过“千朶莲花一树梅”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繁盛与生机。金色的阳光和霜雪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美好的希望。更深层的意象在于“凌波仙子”和“姑射真人”,前者代表着理想的美好,后者则暗示着对理想的追寻与失落。最后一句“倚栏欲去更徘徊”,更是直抒胸臆,表露出面对美景时的踌躇与不舍,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纠结。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表达了对美好与理想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如“金炬”比喻阳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对仗的使用则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醉流杯”指的是什么?
A. 饮酒畅快
B. 写诗
C. 赏花
“千朶莲花一树梅”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坚韧
B. 美好与纯洁
C. 生命的脆弱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想要离去的决心
B. 对美好时光的不舍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曾伯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景色的融合,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交集,但情感表达的方式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