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5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56:23
踏青游•一春多雨峭寒,欲归未得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时节清明,依然峭寒帘户。
又尽日如膏酥雨。
怪今年曾不见紫红酣妩。
但梦里长堤秉简,
临水南陌,探芳盈路。
郁郁松楸,家山望中何许。
况值此灰飞百五。
愿春迟,怜老病,
心期仍阻。
洗倦耳愁鹃向人啼罢,
独倚画阑无语。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春天依旧寒冷,窗帘紧闭,无法归去。又是一天,细雨如膏脂般滋润。这一年里,怎能见到那鲜艳的紫红花朵?只是在梦中,长堤边上持简的情景浮现,临水的南陌上,芳香的花朵铺满了小路。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梧桐,在遥望的家乡中是何等模糊。而此时正值五十天的灰飞时节。愿春天能慢些到来,怜悯我这老病的身躯,心中的期盼却依然被阻隔。听惯了杜鹃的啼叫,在人们身边啼鸣之后,独自倚靠在画阑上无言以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常表现对故乡和自然的眷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雨绵绵的季节,诗人感到身心疲惫,思乡之情愈发浓厚。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老病的哀怨。
这首《踏青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己身心疲惫的无奈。诗开篇即以“时节清明,依然峭寒帘户”切入,营造出一种清明节气下依旧寒冷的氛围,暗示了春天的迟迟到来。接着,诗人用“又尽日如膏酥雨”描绘了春雨的细腻,展现了自然的温柔与美好,然而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
“怪今年曾不见紫红酣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花的渴望与失望,似乎在感叹自然的无常。梦中长堤、临水南陌的描写,则将读书写作与大自然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随后,诗人提到“郁郁松楸”,在追忆家乡的同时,情感愈加沉重,正值“灰飞百五”的时光,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洗倦耳愁鹃向人啼罢,独倚画阑无语”,则将诗人的孤独感与无奈感推向高潮,杜鹃的啼鸣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愁苦,独自倚靠在画阑上,表达了对生活现实的无声抗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与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诗人对什么花感到失望?
诗中“独倚画阑无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匪石的《踏青游》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同样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情感,但陈匪石更加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期待,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