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扬雄二首》

时间: 2025-05-11 03:23:19

诗句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後,於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府,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3:23:19

原文展示

扬雄二首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後,於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府,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白话文翻译

子云在天上游玩,不断学习华美的辞藻。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有所领悟,但显露的才华却没有合适的机会。
自古以来,邹鲁的后代稀少,而我在此归向先觉者。
岂能知道符府的事情,何必自我陷入困境。
长安的许多愚蠢儒者,品行自然而然地变得低下。
对别人的谤言和嘲讽,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和懈怠。
孟轲提倡攻打燕国,伊尹则劝说亳国。
触碰马匹和兵器,追求名利和爵位。
少许羞耻之心都没有,更何况他们都是杰出的人物。
史官掩盖了许多真相,自古以来就喜欢迎合。

注释

  • 子云:指扬雄,古代著名的学者。
  • 天禄:天上的宝物,象征高雅的知识或才能。
  • 华藻:华美的辞藻,形容文章的华丽。
  • 覃思:深入思考。
  • 晦显:晦暗和显露,指才华的表现。
  • 邹鲁:古代的学派,象征着文化和学识的传承。
  • 符府:指权贵的地方,象征权力和地位。
  • 少知羞不为:指对羞耻心的缺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孤雁,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动了新法的实施。王安石的诗词以其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而著称。

创作背景

《扬雄二首》创作于王安石的中年时期,正值其政治生涯的高峰。此时,其思想逐渐成熟,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对士人风气的批评与对自我价值的思索。

诗歌鉴赏

《扬雄二首》是一首深具思考和批判的诗,王安石通过对扬雄的赞美与对当时士人风气的讽刺,表达了对知识和权力的独立追求。开篇以“子云游天禄”引出扬雄,强调其学识的追求。接着,诗人对那些因权力而失去理想的士人表示失望,显示出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诗中提到“长安诸愚儒”,暗示了王安石对当时士人缺乏独立思考的惋惜。他们的谤言和嘲讽反映出一种对异己的排斥,进而表现出对真理的误解与对学问的肤浅。在最后一节,王安石以历史人物的例子来警示当代士人,强调追求名利的短视与危险。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也揭示了对当代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王安石一贯的理想主义和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云游天禄:赞扬扬雄在高雅的学问上游历。
  2. 华藻锐初学:形容其刚刚开始学习华美的辞藻。
  3. 覃思晚有得:经过深入思考,终于有所领悟。
  4. 晦显无适莫:才华未能适时展现。
  5. 寥寥邹鲁後:指邹鲁后代稀少,强调文化的孤立。
  6. 於此归先觉:向先知者归附,表明对古人智慧的追求。
  7. 岂尝知符府:质疑对权力的渴求。
  8. 何苦自投阁:不必自找麻烦,暗示对权力的反思。
  9. 长安诸愚儒:批评长安的儒者,暗示其思想的肤浅。
  10. 操行自为薄:自身的品行变得低下。
  11. 谤嘲出异己:对异己的谤言和嘲讽。
  12. 传载因疏略:因疏忽和懈怠而流传。
  13. 孟轲劝伐燕:历史典故,孟轲提倡的攻击。
  14. 伊尹干说亳:伊尹劝说亳国,反映历史的复杂性。
  15. 叩马触兵锋:追求权力与名利的激烈。
  16. 食牛要禄爵:象征对名利的渴望。
  17. 少知羞不为:缺乏羞耻感。
  18. 况彼皆卓荦:强调杰出人物的失落。
  19. 史官蔽多闻:史官对真相的掩盖。
  20. 自古喜穿凿:历史上对真相的迎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晦显无适莫”,形成对比。
  • 比喻:将知识比作天上的宝物,强调其珍贵。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加强批判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王安石对知识分子责任感的强调,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揭示出对名利的追求可能会导致道德的沦丧。

意象分析

  • 天禄:象征高尚的知识和理想。
  • 华藻:代表文化的华丽与繁荣。
  • 邹鲁:象征文化传承的脆弱。
  • 符府: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子云”是指谁?

    • A. 孟轲
    • B. 扬雄
    • C. 伊尹
    • D. 史官
  2. 诗中提到的“长安诸愚儒”主要指的是:

    • A. 文化人
    • B. 权贵
    • C. 学者
    • D. 农民
  3. “叩马触兵锋”意在表达:

    • A. 对战争的向往
    • B. 对名利的渴望
    • C. 对知识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扬雄
  2. C. 学者
  3. B. 对名利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杜甫:王安石的诗词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而杜甫则多描绘个人的困境与国家的苦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相思二首 其二 长相思 其一 长相思 题美人斜倚薰笼图 长相思 和其年韵同前 长相思 春暮 长相思·庚寅八月二十四夜自海外归,宿长相思室,感赋二解 其二 长相思 其一 闺怨 长相思 忆先大人 长相思 即事 长相思 其一 在郡寓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知颠倒 他乡故知 疾暴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釒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零敲碎打 聿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鹬蚌相争 五尺之孤 缓歌缦舞 食字旁的字 载荷 源开头的成语 包含照的成语 坑儒焚书 血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