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43
阳春歌
吴均 〔南北朝〕
紫苔初泛水,连绵浮且没。
若欲歌阳春,先歌青楼月。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初春时,紫色的苔藓在水面上泛起,像是连绵的波浪,浮动而又隐没。如果想要歌唱春天的美好,首先应当歌唱那青楼之中的明月。
吴均,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子云,号惭愧,生于江南,精于诗文。吴均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阳春歌》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代。吴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阳春歌》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初景,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画面。诗中“紫苔初泛水”一句,色彩鲜明而富有动感,给人一种春水初生的感觉;而“连绵浮且没”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水的柔和与轻盈,仿佛让读者感受到水面上苔藓轻轻波动的细腻。接下来的“若欲歌阳春,先歌青楼月”则转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春天的美好不仅仅在于自然风光,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里的“青楼”象征着人间的繁华与喧嚣,明月则是人们情感与思绪的寄托。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间情感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哲理的探索。
诗中“紫苔”指什么?
A. 紫色的石头
B. 紫色的苔藓
C. 紫色的花
D. 紫色的水
诗中提到的“青楼”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人间的繁华与情感
C. 古代建筑
D. 诗人的住所
“若欲歌阳春”中的“欲”意为?
A. 想要
B. 必须
C. 可以
D. 不想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阳春歌》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登鹳雀楼》则强调视野的开阔与壮观。两者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