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2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28:34
《谒金门·遮素月》
作者:辛弃疾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彻。雨声惊落叶。宝蜡成行嫌热。玉腕藕花谁雪。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清冷的月光被云层遮挡,远处的金色蛇影时隐时现。树上的乌鸦啼叫声依旧未停,雨声让落叶惊动。蜡烛在炎热中排成一行,似乎让人感到不快。水面上,藕花从玉腕般的手中滑落,仿佛有人在寒霜中无奈地失去。流水和高山的声音突然断绝,愤怒的青蛙声渐渐低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豪放,情感激昂,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过往的追忆之情。宋朝的国势逐渐衰弱,诗人内心挣扎与不满在作品中得以体现。
《谒金门·遮素月》是一首充满了秋夜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交融。开头的“遮素月”便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随后“云外金蛇明灭”描绘出月光在云层间闪烁的景象,象征着希望的渺茫与无常。
“翻树啼鸦声未彻”则引出了夜的静谧,乌鸦的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烦忧。雨声惊落叶,展现出自然的动态和生命的脆弱。而“宝蜡成行嫌热”则是一种生活的细节描写,暗示了诗人在炎热的夜晚中对于生活的厌倦。
结尾部分的“怒蛙声自咽”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愤怒与无奈交织,仿佛是在控诉生活的沉重与无情。整首词以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情感深沉而又细腻,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失落与对生活的无奈,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词中“遮素月”意为:
A. 明亮的月光
B. 被云层遮住的月光
C. 月光洒在大地上
“怒蛙声自咽”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愤怒与无奈
C. 平静
“宝蜡成行嫌热”中的“宝蜡”指的是:
A. 蜡烛
B. 宝物
C. 烛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皆以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著称,但辛弃疾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激昂,而李清照则偏向于柔情与细腻,二者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