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9:59
原文展示:
临川道士 利登 〔宋代〕
晚觉儒冠误,力耕已不任。 风云入书史,日月送烟林。 古来一日养,人子百年心。 清风满天下,欲栖无寸阴。 太息复太息,孤云生暮岑。
白话文翻译:
晚年觉得儒家的学问误人,努力耕作也已力不从心。 风云变幻被记录在书籍历史中,日月交替映照着烟雾缭绕的林木。 自古以来,一天的供养,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百年的孝心。 清风遍布天下,却无处可栖,连片刻的安宁都没有。 长叹再长叹,孤独的云彩在傍晚的山峰上生成。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晚年对儒家学问的失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诗中通过风云、日月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清廉正直却无处栖身的悲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晚年对儒家学问的失望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首句“晚觉儒冠误,力耕已不任”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显示了对儒家学问的怀疑和对体力劳动的无力感。中间两句通过对风云、日月的描绘,暗示了世事的变幻无常。后两句则通过“清风满天下,欲栖无寸阴”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正直却无处栖身的悲哀。最后以“太息复太息,孤云生暮岑”作结,以孤云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儒家学问的失望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清廉正直却无处栖身的悲哀。诗人通过风云、日月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清廉正直却无处栖身的悲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儒冠误”指的是什么? A. 儒家的学问误人 B. 儒生的帽子 C. 儒家的礼仪 D. 儒家的经典
“清风满天下,欲栖无寸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清廉正直的向往 B. 对无处栖身的悲哀 C. 对时间的珍惜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孤云生暮岑”中的“孤云”象征什么? A. 孤独无依的诗人 B. 自由自在的云彩 C. 傍晚的山峰 D. 清廉正直的风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