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02:57
南浦 过怀德坊母家有感
作者: 郑元昭 〔清代〕
回忆卌年前,喜随娘依恋外家风景。
葱翠小盆山,群鱼聚水藻青春相映。
梨甜栗脆,舅甥抓髻年光等。
贪看层楼山色好,多少儿时佳兴。
而今重履门庭,甚萧然触目,芜檐苔井。
绝少旧游人,徘徊处空觅梦中声影。
伤心怕说,有蛛丝满栏慵凭。
半晌迟留斜日下,墙角竹阴吹暝。
这首诗回忆了四十年前与母亲一起在外婆家度过的快乐时光。那时,葱绿的小山和水中嬉戏的鱼群都映衬着青春的活力。家中梨子甜美、栗子鲜脆,舅舅和侄子们的欢声笑语让人怀念。诗人贪恋那美丽的山色,回忆起无数快乐的童年时光。然而,如今重新走进这个门庭,却显得十分萧条,眼前的景象令人心伤,屋檐下满是杂草,井口长满了青苔。旧时的游人几乎已不复存在,空自徘徊在梦中的回忆和声影之间。伤感的话不愿意说出口,栏杆上满是蛛丝,显得懒散无力。诗人迟迟不愿离去,斜阳下,墙角的竹影轻轻荡漾。
郑元昭,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许多社会变迁。其作品多表现对故乡、亲情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的诗风朴实而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这首诗创作于郑元昭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中,可能是在他回到母家时,对童年记忆的深切回顾与感慨。诗中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时光流逝带来的遗憾与孤独感。
《南浦 过怀德坊母家有感》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四十年前与母亲在外婆家度过的美好时光,展现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回忆卌年前”便点明了主题,紧接着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葱翠小盆山,群鱼聚水藻”,不仅展现了外婆家的美丽环境,也象征着那段青春岁月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不仅回忆起食物的甜美和亲人间的欢愉,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而今重履门庭,甚萧然触目”一语,鲜明对比了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时间对比感。诗中的意象如“芜檐苔井”暗示着时光的无情,令人在感慨中不禁心生惆怅。
最后几句,诗人更是通过“伤心怕说,有蛛丝满栏慵凭”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似乎是对往昔美好回忆的一种无声的叹息。全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和人文情怀。
回忆卌年前,喜随娘依恋外家风景。
诗人开始回忆四十年前的往事,表达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外婆家的留恋。
葱翠小盆山,群鱼聚水藻青春相映。
描绘外婆家自然环境的美丽,生动展现了青春活力的景象。
梨甜栗脆,舅甥抓髻年光等。
通过对甜美的果实和亲人间欢乐的描绘,进一步唤起对童年生活的甜美记忆。
贪看层楼山色好,多少儿时佳兴。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同时唤起儿时的快乐时光。
而今重履门庭,甚萧然触目,芜檐苔井。
现在重新回到这个地方,却感受到荒凉与变迁,营造出一种失落感。
绝少旧游人,徘徊处空觅梦中声影。
旧友已少,诗人感到孤独,无人再分享这些回忆。
伤心怕说,有蛛丝满栏慵凭。
诗人内心的伤感不愿言说,栏杆上满是蛛丝,象征着沉重的时光和无奈。
半晌迟留斜日下,墙角竹阴吹暝。
最后,诗人沉浸在斜阳和竹影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即将来临的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惆怅的气氛。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家庭亲情的珍视。诗人在回忆中找寻失去的美好,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短暂的思索。
诗中提到的“卌年前”指的是多少年前?
A) 三十年前
B) 四十年前
C) 五十年前
诗人重返母家时感受到的环境是?
A) 热闹繁华
B) 萧条冷清
C) 生机勃勃
诗中提到的“梨甜栗脆”主要描绘的是?
A) 家庭的温馨
B) 自然的美丽
C) 对食物的喜爱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郑元昭的这首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