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11:26
雨后秋风十日阴,
罗衣初觉晓寒侵。
清愁强欲亲欢伯,
瘦骨何能举聚针。
碧玉丽词残照晚,
青楼秀色暮云深。
中郎好句传茅屋,
端比逃虚喜足音。
雨后的秋风已经阴沉了十天,
轻薄的衣衫初次感到晨寒侵袭。
清冷的愁绪强烈地想要亲近欢乐,
可是瘦弱的身体如何能够支撑起聚会的针线。
碧玉般的美丽词句在傍晚的余晖中显得残缺,
青楼的美色在暮云中显得愈加深沉。
中郎的佳句传遍了茅屋,
这比逃避空虚的欢乐更让人感到心满意足。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擅长写诗,风格多样,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景物描写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凉意以及诗人内心的愁苦。诗人在愁绪中渴望欢乐,同时又因身体的虚弱而感到无奈,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人情的冷暖。
《台城杂诗七首》中的这首诗以秋雨后的阴郁气氛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雨后秋风十日阴",即刻营造出一种阴冷的秋日景象,带有浓厚的季节感。接着,诗人以"罗衣初觉晓寒侵"描绘出秋天的寒意侵袭,表现出对即将到来的寒冬的感慨。
诗中"清愁强欲亲欢伯"一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有渴望亲近欢乐的情感,但瘦弱的身体却无法承受这样的聚会。这一对比加深了诗人的愁苦感,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
而后面的"碧玉丽词残照晚,青楼秀色暮云深",则通过对美丽词句和美色的描绘,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最后一句"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满足感,尽管物质贫乏,但精神上却有自我陶醉的愉悦。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既有秋天的自然景象,也有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在物质贫乏中追求精神满足的心态。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秋天的寒意?
A. 清愁强欲亲欢伯
B. 罗衣初觉晓寒侵
C. 中郎好句传茅屋
D. 碧玉丽词残照晚
诗中“青楼”意象的象征意义主要是?
A. 快乐
B. 复杂与无奈
C. 富裕
D. 自由
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
B. 超脱
C. 满足
D. 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台城杂诗七首》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的追求。李清照在诗中通过回忆往事,展现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而曹勋则通过秋天的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两者都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上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