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08
再书边事
作者: 张乔 〔唐代〕
万里沙西寇已平,
犬羊群外筑空城。
分营夜火烧云远,
校猎秋雕掠草轻。
秦将力随胡马竭,
蕃河流入汉家清。
羌戎不识干戈老,
须贺当时圣主明。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地区的安定局势。万里之外,沙洲上的敌人已经被平定,只有犬羊在空城外徘徊。夜晚的营地里,火光映照着远处的云彩,猎人们在秋天的草地上轻盈地追逐雕鸟。秦国的将领们在战斗中精疲力竭,蕃河的水流清澈地流入汉朝的领土。羌戎的战士们已经不再认识战斗的老练,唯愿祝福当年的明君圣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乔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边塞诗。他的诗歌多描绘边疆生活,表现了对国家安宁的向往与对士兵生活的同情。
创作背景:
《再书边事》写作于唐朝边境平定之后,国家处于和平时期,诗人借此机会抒发对国家强盛和边疆安宁的感慨。
《再书边事》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人在描绘边境安宁的同时,流露出对昔日战斗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万里沙西寇已平”,展现了作者对敌人被平定的喜悦,接着“犬羊群外筑空城”,则用犬羊的安静与空城的寂静对比出战斗后的宁静,给人一种战后重归于好的感受。
“分营夜火烧云远”描绘了夜晚的营地,火光映照天际,诗人通过火焰的远望,象征着安定后的繁荣景象。接下来的“校猎秋雕掠草轻”,则展现了猎人的轻松与自由,暗示着边疆的生活恢复了生机。
诗中“秦将力随胡马竭”表明了战争消耗了将领的力量,而“蕃河流入汉家清”则象征着外族的和平与汉朝的繁荣。最后两句“羌戎不识干戈老,须贺当时圣主明”更是表达了对国家明主的热爱与尊敬,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战斗带来的痛苦与和平后的美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结束、边疆安宁的喜悦,以及对明主治国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犬羊群外筑空城”中的“空城”象征什么?
“羌戎不识干戈老”说明了什么情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张乔的《再书边事》更注重边疆生活的描绘和对战争的反思,而《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壮丽自然和人生哲理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