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00
过横山塔下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隔岸山迎我,沿江柳拜人。
日摇秋水面,波闪白龙鳞。
不遣船迷路,俱从塔问津。
一生将玉镜,千古照金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横山塔下的景色,隔着江水,远山迎接着我,江边的柳树向人们致敬。阳光摇曳在秋水的表面,波光闪烁如同白龙的鳞片。船只在这里不必迷失方向,都可以向塔求问渡口。诗人希望一生都能用如玉的镜子,照亮千古的金身,表达了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玉镜”和“金身”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自我价值和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玉镜象征着明亮的智慧和真理,而金身则代表着荣耀与永恒。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杨万里游历横山时,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过横山塔下》是一首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展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诗的开头以“隔岸山迎我”引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柳树的“拜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生动景象,也赋予了其人性化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日摇秋水面,波闪白龙鳞”展现了水面的波光粼粼,阳光的摇曳使得这一景象生动起来,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水面上光与影的变幻。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自然景色在字里行间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不遣船迷路,俱从塔问津”,体现了对方向和目标的把握,而“一生将玉镜,千古照金身”则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寓意诗人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照亮历史,留下永恒的印记。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方向的把握及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日摇秋水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夕阳西下
B. 波光粼粼
C. 风起云涌
D. 雨打芭蕉
“俱从塔问津”中的“塔”象征什么?
A. 方向与指引
B. 高耸的山峰
C. 古老的建筑
D. 文化的象征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愿望?
A. 隔岸山迎我
B. 一生将玉镜
C. 沿江柳拜人
D. 波闪白龙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滕王阁序》与《过横山塔下》: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滕王阁序》更注重历史与壮丽的气势,而《过横山塔下》则更加细腻,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登高》:杜甫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线,而杨万里的《过横山塔下》则表达了个人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风格截然不同。
以上内容涵盖了《过横山塔下》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