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小立净远亭》

时间: 2025-05-21 03:56:00

诗句

清景无终极,频来未属厌。

远山秋后出,茅屋近来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3:56:00

原文展示:

小立净远亭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清景无终极,频来未属厌。
远山秋后出,茅屋近来添。

白话文翻译:

这幅清新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来此游玩几次都不觉得厌倦。远处的山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更加清晰,而近处的茅草屋也在不断增添生机。

注释:

  • 清景:清丽的景色。
  • 无终极:没有尽头,形容美景的无穷无尽。
  • 频来:常常来。
  • 未属厌:未感到厌倦。
  • 远山:远处的山。
  • 秋后:秋天过后。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近来添:近处的茅屋也在不断增添,表明生机与活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

创作背景:

《小立净远亭》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他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时期,他常常游历于家乡的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小立净远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诗,诗人在此诗中通过清丽的景色诉说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首句“清景无终极”点出了自然美景的无穷无尽,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无尽向往与陶醉。诗人多次前来此地游玩,虽然“频来未属厌”,却反而愈加感到亲切,展现了他对这片风景的热爱。后两句描绘了远处的山在秋后更为明亮的景象,和近处茅草屋的生机勃勃,形成了“远”“近”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构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景无终极:清丽的景色没有尽头,表达了自然美的无限。
  2. 频来未属厌:常常来这里游玩,依旧感到新鲜和愉快。
  3. 远山秋后出:远处的山在秋天后显得更加清晰,描绘了秋日的美景。
  4. 茅屋近来添:近处的茅草屋不断增添,传达了生活的生机和活力。

修辞手法:

  • 对比:远山与近屋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描绘自然景色时,给自然赋予生命,营造出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景: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好,代表诗人心灵的宁静。
  • 远山:象征遥远的梦想与追求,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
  • 茅屋:象征朴素的生活与人类的居所,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景无终极”的意思是: A. 美景有限
    B. 美景无穷
    C. 美景令人厌倦
    答案:B

  2. “频来未属厌”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感受是: A. 感到疲惫
    B. 感到厌倦
    C. 感到新鲜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茅屋”代表什么? A. 豪华的住宅
    B. 朴素的生活
    C. 远方的梦想
    答案:B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杨万里着重于生机与宁静,王维则更加强调禅意与哲思。
  • 相似主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情感与生活态度,体现出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清晨谣 杨花 阮郎归 山居杂诗九十首 和王应夫见贻二首 接待赠相送诸公 送王制置帅成都 上塘值清明八首 其二 老景逢春每多留赏子美所谓老去原春迟子忱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平冕 六尺之孤 包含枢的成语 来子 户字头的字 齊字旁的字 月白风清 显字草书怎么写?这份显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轻松掌握_汉字草书学习 | 顯字草書 鹏鴳齐致 为小失大 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杉刺子 15画属木的汉字大全_15画属木的字详解 旗结尾的成语 岳阡 竖心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珠璧 喜怒不形于色 鸟毛笔字怎么写?鸟毛笔字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