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0:57:32
原文展示:
击鼓当筵四座惊,花枝络绎往来轻。
鼓翻急雨山头脚,花闹狂蜂叶底声。
上苑枯荣原有数,东君去住本无情。
未誇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白话文翻译:
在宴席上击鼓,四座皆惊,花枝轻盈地穿梭往来。
鼓声如急雨落在山头,花间热闹如同狂蜂在叶底鸣叫。
皇家园林中的枯荣自有定数,春神的来去本是毫无情感的。
不必夸耀刻烛时的才思敏捷,一遍就要能吟出八韵的诗篇。
注释:
- 击鼓当筵:在宴会上击鼓助兴。
- 花枝络绎:形容花枝轻盈地穿梭。
- 鼓翻急雨:比喻鼓声急促有力,如同急雨。
- 上苑:皇家园林。
- 枯荣:指植物的生死盛衰。
- 东君:春神。
- 刻烛:古代文人比试才思的一种方式,即在烛光下刻字作诗。
- 八韵:指八句诗,每句都有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诗才闻名。此诗是在宴会上即兴创作,展现了他的才思敏捷和对诗歌形式的熟练掌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宴会上即兴创作的,用以应和击鼓催花令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参与者需在鼓声停止时完成一首诗,以此考验才思和反应速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宴会上的击鼓催花令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才思敏捷和对诗歌形式的熟练掌握。诗中“鼓翻急雨山头脚,花闹狂蜂叶底声”一句,以急雨和狂蜂为喻,形象地描绘了鼓声和花间的活跃气氛,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巧妙运用。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即不夸耀才思,而是追求效率和质量的统一。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生动,展现了明代文人宴会上的文化氛围和作者的文学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击鼓当筵四座惊,花枝络绎往来轻。
- 击鼓声引起四座宾客的惊讶,花枝轻盈地穿梭往来,营造出宴会的活跃气氛。
- 鼓翻急雨山头脚,花闹狂蜂叶底声。
- 鼓声如急雨落在山头,花间热闹如同狂蜂在叶底鸣叫,形象地描绘了鼓声和花间的活跃气氛。
- 上苑枯荣原有数,东君去住本无情。
- 皇家园林中的枯荣自有定数,春神的来去本是毫无情感的,表达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 未誇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 不必夸耀刻烛时的才思敏捷,一遍就要能吟出八韵的诗篇,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对效率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鼓翻急雨”和“花闹狂蜂”,通过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对仗:如“上苑枯荣原有数,东君去住本无情”,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展现作者在宴会上的才思敏捷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对诗歌形式的熟练掌握,以及对效率和质量统一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鼓翻急雨:比喻鼓声急促有力,如同急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 花闹狂蜂:比喻花间的活跃气氛,如同狂蜂在叶底鸣叫,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鼓翻急雨山头脚”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上苑枯荣原有数”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皇家园林中的枯荣是随机的
B. 皇家园林中的枯荣是有定数的
C. 皇家园林中的枯荣是人为的
D. 皇家园林中的枯荣是无情的
- 诗中“未誇刻烛多才思”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什么态度?
A. 夸耀才思
B. 不夸耀才思
C. 不重视才思
D. 不追求效率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东阳的其他诗作,如《西涯诗集》中的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其他明代文人的宴会诗,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宴会诗风格。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这首诗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前者展现了宴会上的活跃气氛和作者的才思敏捷,后者则表达了登高望远的豁达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宴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