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12:44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
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
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
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
草茅无径欲教锄。
我曾向拾遗(指汉代的拾遗官)奏过一些公文,
我本性懒散,常常居住在水边竹林之中。
我奉命骑马进入沙苑,
在幽静的地方钓锦江里的鱼。
谢安登高望远不知疲倦,
阮籍却不明礼法,生活散漫。
白白地在旌旗之下出城,
草茅无路,想要教人去锄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作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杜甫晚年,彼时他生活困苦,常常感到对理想生活的失落与追求,借对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思考。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是一首反映杜甫内心矛盾与人生抉择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开头两句“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描绘了杜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清幽生活的依恋。他的“懒性”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对世俗纷扰的逃避。接下来的“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则展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的渴望,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而后两句提到的谢安与阮籍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谢安的勤勉与阮籍的散漫分别代表了两种人生选择。杜甫在此不仅在反思自己的生活,也在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最后几句则暗示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草茅无径欲教锄”,体现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严酷,反映了他深沉的悲悯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人生选择的复杂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在诗中提到了哪两位历史人物?
A. 李白和王维
B. 谢安和阮籍
C. 孟子和荀子
D. 杜甫和白居易
诗中“草茅无径欲教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官场的向往
D. 对朋友的怀念
本诗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A. 爱国主义
B.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作品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