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42
种豆山园中,土瘠豆不实。
攟收能几何,倚杖三叹息。
况此山下田,旱久苗叶赤。
无豆尚犹可,无禾孰供食。
已孤丰稔望,徒费耘耕力。
官吏更索租,真尔从何出。
这首诗描绘了在秋后的田园中,农民面临着土地贫瘠、收成不佳的困境。种豆的地方土壤贫瘠,豆子难以成熟,收获的量少得可怜,我无奈地倚着拐杖叹息。再看看山下的田地,因干旱已经很久,苗叶都变得枯黄。没有豆子还可以勉强维持生活,若没有稻禾,谁来供给食物呢?我已经孤独地寄望于丰收,却白白耗费了耕作的力气。官吏却还在催缴租税,难道我们从何处去凑这个钱呢?
徐文卿,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农忙之际,表达了农民面临的干旱和土地贫瘠带来的收成不足的困境,以及对官府税收政策的不满。诗中流露出对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关切,以及对生活重担的无奈。
《秋后二首》通过对秋季田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农民在干旱和土地不肥沃的情况下,面临的生存压力和无奈心理。诗的开头“种豆山园中,土瘠豆不实”即点明了环境的恶劣,接着用“攟收能几何,倚杖三叹息”表现了诗人无力的叹息,情感深沉而真切。诗中通过对比“无豆尚犹可,无禾孰供食”,让人意识到缺乏豆类和禾稻将直接影响到基本的生活需求,深刻反映了农民的生存困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与失落。在面对自然灾害与官府的重税时,诗人感受到的无奈与无助,令人深思。这种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农民在艰难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无奈,批判了官府对农民的压迫。
诗中提到的“土瘠”是指什么?
诗人对官吏的态度是:
“无禾孰供食”中“禾”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