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诗 其三》

时间: 2025-05-12 08:12:23

诗句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8:12:23

原文展示: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白话文翻译:

我走的路并不算远,回头望去,冷风萧瑟。
春燕正应时节而起,飞翔在尘埃的屋梁上。
边上的大雁悲鸣无所依归,随着季节的更替,返回北方故乡。
离开昆池的鸣叫,经历了炎热的夏天又抵达秋霜。
愁苦的人难以言辞,漫漫春夜如此漫长。

注释:

  • 行未云远:走的路还不算远。
  • 惨风凉:冷风萧瑟,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 春燕应节起:春天的燕子应时而飞。
  • 高飞拂尘梁:燕子高飞,掠过屋梁上的尘土。
  • 边雁悲无所:边上的大雁悲鸣,却无处归依。
  • 代谢归北乡:随着季节更替,返回北方的故乡。
  • 离昆鸣清池:离开昆池,昆池是指昆虫生息的地方,清池则是指清澈的池塘。
  • 涉暑经秋霜:经历了夏季的炎热,进入秋霜时节。
  • 愁人难为辞:愁苦的人难以用语言表达。
  • 遥遥春夜长:漫长的春夜让人感到孤独与愁苦。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如燕子、雁、昆池等象征了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季节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及隐士。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风格质朴、清新。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创作背景:

《杂诗》系列是陶渊明在隐居生活中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纷争的超脱。此诗是他在春夜感受自然变迁、思考人生的情绪流露。

诗歌鉴赏:

《杂诗 其三》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陶渊明对春夜的独特感受。诗的开头“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孤独的氛围,作者在行走中感受到的冷风,象征着内心的凄凉与思考。接着,春燕与边雁的描写,既是对季节的描绘,也是对故乡的思念。燕子应时而起,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而大雁的悲鸣则带有一丝惆怅,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涩。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昆池的清澈与秋霜的冷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中美好的瞬间与难以避免的衰老。最后一句“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愁苦人在漫长夜晚中难以言表的孤独与忧伤。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深刻体现了陶渊明对生命、自然和人情的深刻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行未云远:表明作者并未走得很远,暗示一种恬淡的心态。
  2. 回顾惨风凉:回望时感受到的冷风,传达出一种孤独和苦涩的情感。
  3. 春燕应节起:春天的燕子飞起,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4. 高飞拂尘梁:燕子飞翔,带来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息。
  5. 边雁悲无所:边上的大雁在悲鸣,表达出一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
  6. 代谢归北乡:随着季节更替,雁群返回北方,象征着归属与思乡之情。
  7. 离昆鸣清池:离开昆池,暗示着生机的流逝。
  8. 涉暑经秋霜:经历了夏天的热烈与秋天的冷冽,体现时光的无情。
  9. 愁人难为辞:愁苦的人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10. 遥遥春夜长:漫长的春夜让人感到孤独与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春燕与边雁的描绘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 拟人:将燕子和雁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陶渊明对生命流逝、孤独与思乡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与生机,寓意希望。
  • 大雁:象征归属与思乡,传达离别的忧伤。
  • 昆池:代表生命的清澈与生机。
  • 春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杂诗其三》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春燕”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生命的终结
    • C. 无尽的孤独
  3. 诗中“愁人难为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陶渊明
  2. A. 生命的希望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杂诗其三》与《归园田居》: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归园田居》更侧重于田园的宁静与安详,而《杂诗其三》则更多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陶渊明传》

相关查询

霓裳中序第一·西泠步月闻琵琶声 霓裳中序第一 寒山寺晚眺用草窗韵 霓裳中序第一 青村城隅,野桃作花繁茂,念远成赋 霓裳中序第一 瀫溪感旧用草窗韵 霓裳中序第一 又戴鹿床家仲甫方云泉诸老,用前韵题拙稿,率赋奉呈 霓裳中序第一 秋夜闻歌用草窗韵 霓裳中序第一 雨中刘珥江送鸡头 霓裳中序第一 故苑 霓裳中序第一 柳翠井巷访玉卿不遇听馥郎歌四声猿第二折纪以慢声吊古伤今怜春怨别寸心不知何许也 霓裳中序第一 柬遐翁香岛,和惠词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省旷 蝉脱浊秽 龜字旁的字 一言以蔽 胫大于股 磕磕绊绊 厄字旁的字 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蒲姑 工字旁的字 语无诠次 监守自盗 殷开头的成语 金字旁的字 辩照 该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