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44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这首诗的意思是:拉弓时要拉得有力,射箭时要用长箭。攻击敌人时,首先要射掉他们的马,捉拿敌人时,先要抓住他们的首领。杀戮是有限度的,各国都有自己的疆界。如果能够有效地制止侵略,那么多做杀伤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战争频繁,民生困苦。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强调了制止侵略的重要性。
《前出塞九首·其六》是一首具有深刻军事哲学的诗作,体现了杜甫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本质的思考。首句“挽弓当挽强”强调了在面对敌人时,战斗必须要有力量和决心,这是战争胜利的基础。接下来的“用箭当用长”则体现了对战斗工具的选择,暗示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资源。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两句展示了军事策略的重要性,指出在战斗中应当有针对性地打击敌人的核心力量,才能有效地削弱敌人。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军事,也对生活中处理冲突有启示意义。
最后两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提醒人们,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有限的杀戮和尊重国家的边界才是合理的选择。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透出一种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深刻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苦痛和对安宁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力量感。例如,“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形成了一种平行结构,使得表达更加明确有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强调军事行动应当有明确的目的和策略,杀戮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制止侵略才是重要的目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在哪个朝代生活?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射人先射马”表达了什么策略?
A. 直接攻击敌人
B. 先削弱敌人的机动能力
C. 保护自己的马
这首诗强调了战争中的什么重要性?
A. 杀伤的数量
B. 战略的制定
C. 武器的种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切,但杜甫更注重战争的思考与策略,而王之涣则表现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诗人风格。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qín)贼先擒王。挽:拉。当:应当。长:指长箭。擒:捉拿。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gǒu)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列国:各国。疆:边界。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前出塞诗第一首中的“开边一何多”照应。苟能:如果能。侵陵:侵犯。岂: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