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26:21
原文展示:
成性存存,用志不分。又何患乎,不到古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保持本性,始终如一,专心致志,不分心。这样又何必担心,不能达到古人的境界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保持本性和专心致志的重视,以及对达到古人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他本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思考人生和道德修养时所作,反映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四个短句传达了作者对保持本性和专心致志的重视。首句“成性存存”强调了保持本性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达到高尚境界的基础。第二句“用志不分”进一步指出,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成就。后两句“又何患乎,不到古人”则表达了作者对达到古人境界的信心和期待,认为只要坚持本性和专心致志,就能达到古人的高尚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理学思想和诗歌风格的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保持本性和专心致志的重要性,以及对达到古人高尚境界的向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作者传达了对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吟》、《伊川击壤集》等,这些作品同样体现了他的理学思想和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可以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进行对比,苏轼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邵雍的诗则更注重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邵雍集》、《宋诗选注》等,这些书籍收录了邵雍的诗作和相关研究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他的诗歌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