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2:4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2:43:26
不惯山中夜月寒,满窗树影藓花乾。
移床近壁不敢卧,恐是龙蛇之屈蟠。
我不习惯山中夜晚的寒冷,窗外满是树影和枯萎的苔藓花。
我把床移到墙边却不敢睡,生怕是龙蛇在墙边扭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龙蛇之屈蟠”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潜藏的威胁和不安,可能与道教文化中龙蛇的象征意义有关,寓意着未知的恐惧和隐患。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美,号清风,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游历山中时,受到自然环境和个人情绪的影响。山中的孤寂与寒冷使他感到不适,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暑不杂兴》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矛盾情感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又孤独的山中夜晚,诗人因不习惯这种环境而感到不安。开篇的“不惯山中夜月寒”直接揭示了他对山中寒冷的排斥,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脆弱。接着“满窗树影藓花乾”,通过窗外的树影和枯萎的苔藓,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随后的“移床近壁不敢卧”,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不安,甚至在床上也感到无法安然入睡,直至“恐是龙蛇之屈蟠”,展现了他对未知恐惧的想象。诗中用“龙蛇”来象征潜在的威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紧张与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山中夜晚的寒冷和诗人的无奈,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内心情感的复杂性。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敏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最终形成了一种孤独而又不安的情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不适与内心的恐惧,反映了人对孤独和未知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移床近壁”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龙蛇”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方岳的《暑不杂兴》在情感上更为内向,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忧伤,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夜晚的意境,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