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0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07:17
捧檄长征正麦秋,利民愧少郑陂谋。舟车往复三千里,明月清风伴我游。
正值麦收的秋季,我捧着公文长途跋涉,感到对百姓的利益愧疚于郑陂的计谋不足。四处舟车往返,已走过三千里,明月清风陪伴着我游历。
诗中提到的“郑陂”,可能与历史上某些事件或人物有关,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借鉴。同时,诗中的“明月清风”可以引申为一种理想的旅行状态,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展示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开头提及“捧檄长征”,不仅表明了自己正在为某种事业奔波,也隐含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无奈与不平。接着,“利民愧少郑陂谋”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百姓利益的关注,反映出他内心的责任感与愧疚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舟车的往返与明月清风的陪伴,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游历状态,形成一种对比,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百姓的关心与责任感的体现,同时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捧檄长征”的意思是: A. 手捧公文长途跋涉 B. 参加征战 C. 进行旅行 D. 撰写诗文
“利民愧少郑陂谋”中的“郑陂”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诗人的朋友 C. 一个历史事件 D. 一种农作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头》相比,施曜庚的诗更注重社会责任感,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体的豪情与自由。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具现实关怀,后者则更显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