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7:19
入耳哀鸿遍野鸣,谁教胥吏复苛征。
河流怒吼惊剽急,疑诉群黎疾怨声。
听到四处传来悲哀的鸿雁声,谁又让那些官吏重新加重了征税?
河水愤怒地咆哮,仿佛在急切地诉说着民众的怨声。
“哀鸿”常见于古诗中,象征着悲伤和无奈,出自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民生困苦的关心。此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了当时百姓的苦难。
作者介绍:施曜庚,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体察,作品多关注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辛亥年间,正值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现象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心与愤慨。
这首诗以悲怆的音调开篇,通过描绘悲伤的自然景象,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用“哀鸿遍野鸣”形象地展现了社会的悲惨和民众的苦痛,鸿雁的哀鸣与民众的苦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悲凉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谁教胥吏复苛征”直指问题根源,抨击了官吏的苛政,表现出对权力的不满与愤怒。最后一句“河流怒吼惊剽急”,将自然与人心的愤怒相联系,表明民众的怨声载道,河流仿佛在替他们诉说不平。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以及对百姓困境的深切关怀。这样的情感在清代诗歌中并不罕见,但施曜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官吏苛政的愤怒和对民众困境的同情,揭示了社会矛盾和历史悲剧。
诗词测试:
诗中“哀鸿”指的是什么?
A. 高兴的鸟
B. 悲鸣的鸿雁
C. 飞翔的鹰
D. 叫声嘹亮的乌鸦
诗人对胥吏的态度是?
A. 赞美
B. 中立
C. 批评
D. 忽视
“河流怒吼”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愤怒
C. 快乐
D. 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