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同诸公寻李方直不遇》

时间: 2025-04-26 14:20:58

诗句

闻说到扬州,吹箫忆旧游。

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58

原文展示:

同诸公寻李方直不遇
作者:包何 〔唐代〕
闻说到扬州,吹箫忆旧游。
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

白话文翻译:

听说来到了扬州,吹着箫想起了往日的游玩。
来的人多却不见,莫非是迷上了那高楼?

注释:

字词注释:

  • 扬州:古代一个繁华的城市,文化气息浓厚,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 吹箫:用箫演奏,表示对往日游玩的怀念。
  • 旧游:指与友人一起游玩的美好回忆。
  • 上迷楼:指迷上了楼阁,形容人们流连忘返,未能见到朋友。

典故解析:

  • 扬州:历史上是文人聚集的地方,李方直是一个重要的文人,诗人因未能与他相遇而感到失落。
  • 迷楼: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何,唐代诗人,活跃于盛唐时期。以清丽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著称,喜欢表达对友谊和自然的感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作者与友人约定在扬州相聚,但未能如愿见面的情况下写成。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友情与对过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失落感。开头的“闻说到扬州”,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扬州的向往,紧接着的“吹箫忆旧游”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与友人在此地的美好回忆。诗人用“人来多不见”来表达对李方直的思念,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无奈的情绪。最后一句“莫是上迷楼”,则以一种轻松的语气掩饰了失落,既有可能性的推测,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或许人们都沉迷于繁华的高楼中,忘却了相聚的初衷。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情感,运用自然意象与人情交织,展现出唐代文人独特的生活情趣与情感深度。包何通过对扬州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重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说到扬州:听说有人来到了扬州,设置了场景,引入主题。
  • 吹箫忆旧游:通过“吹箫”这一动作,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箫声引发的情感共鸣。
  • 人来多不见:即便有人到来,还是找不到心中所念的人,感受到孤独。
  • 莫是上迷楼:用“迷楼”表达现代人对繁华的追求,可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远。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闻说”和“吹箫”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人们“迷楼”,赋予了无形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展现了人性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失落感,反映了人们在繁华中可能迷失自我,忽视了真正重要的情感。通过对扬州的描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扬州:繁华与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友情的聚集地。
  • :音乐的象征,代表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迷楼:象征着人们对物质与繁华的迷恋,反映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一个?
    a) 洛阳
    b) 扬州
    c) 长安

  2. 诗人对李方直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深切思念
    c) 恨铁不成钢

  3. “人来多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

  1. b) 扬州
  2. b) 深切思念
  3.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酒与月的意象反映孤独与欢聚的矛盾。

诗词对比:

  • 包何《同诸公寻李方直不遇》王维《送别》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王维更强调离别的痛苦,而包何则通过轻松的语气反映思念的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郭氏山林十六咏 其十五 倚剑 夜坐忽闻村路报晓铁牌 秋晴每至园中辄抵暮戏示儿子 记梦 雨夜闭门行老死,亦足慰平生。 夜兴 书巢五咏 其三 故纸 题城南堂二首 其二 秋思 读王季夷旧所寄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墨迹未干 混错 卝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包含殓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踚的词语有哪些 特立独行 站牌 寻瑕伺隙 殳字旁的字 司法鉴定 虺蛇 罗掘俱穷 包含谗的成语 躅蹢 心粗胆壮 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