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睡香花》

时间: 2025-05-16 15:59:33

诗句

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六断世间春。

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窗半梦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5:59:33

原文展示:

睡香花 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六断世间春。 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窗半梦人。

白话文翻译:

曾在庐山的睡梦中闻到这花香,它的香气仿佛能隔断世间的春色。 偷花时不要扑打枝头的蝴蝶,以免惊醒了南窗下正做着半梦的人。

注释:

  • 庐山: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
  • 香风六断:形容花香极其浓郁,仿佛能隔断一切,独占春光。
  • 窃花:偷偷摘花。
  • 扑:拍打。
  • 惊觉:惊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种在庐山梦中闻到的花香,以及对这种美好时刻的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庐山游玩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庐山梦中闻到的花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首句“曾向庐山睡里闻”,以“睡里闻”暗示了一种梦幻般的美好体验。次句“香风六断世间春”,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花香之浓,仿佛能隔断世间的一切春色,独占春光。后两句“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窗半梦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刻的珍惜,提醒人们不要破坏这份宁静和美好,以免惊醒了梦中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向庐山睡里闻”:诗人回忆在庐山的睡梦中闻到花香,这里的“睡里闻”创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2. “香风六断世间春”: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花香之浓,仿佛能隔断世间的一切春色,独占春光。
  3. “窃花莫扑枝头蝶”:提醒人们偷花时不要扑打枝头的蝴蝶,以免破坏这份美好。
  4. “惊觉南窗半梦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刻的珍惜,提醒人们不要惊醒了梦中人。

修辞手法:

  • 夸张:“香风六断世间春”中的“六断”夸张地形容了花香的浓郁。
  • 拟人:“惊觉南窗半梦人”中的“惊觉”赋予了花香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花香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刻的珍惜和保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着自然美景和宁静的生活。
  • 香风: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的氛围。
  • 蝶:象征着美好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庐山”位于哪个省? A. 江西省 B. 湖北省 C. 湖南省 D. 安徽省

  2. “香风六断世间春”中的“六断”是什么意思? A. 形容花香浓郁 B. 形容花香淡雅 C. 形容花香清新 D. 形容花香稀薄

  3. 诗中提到的“窃花莫扑枝头蝶”是为了什么? A. 保护蝴蝶 B. 保护花香 C. 保护梦中人 D. 保护自然美景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庐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与本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睡香花》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描绘了庐山的美景,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的珍惜和保护,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庐山志》:详细介绍了庐山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背景。

相关查询

偈颂二首 偈颂二首 《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 其四 《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 其三 《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 其二 《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 其一 游陆公祠十首 其四 丹元子步天歌 其二 东方七宿 丹元子步天歌 太微宫 丹元子步天歌 天市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众怒如水火 瘠弃 狂宕 舟字旁的字 琼厨金穴 包含曩的词语有哪些 驮背 甘字旁的字 饰过 戒奢宁俭 托景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包含放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锵金鸣玉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