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偈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5-12 13:27:18

诗句

见得彻,用时亲,相逢尽是个中人。

望空雨宝休誇富,无地容锥未是贫。

踏著秤磓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3:27:18

原文展示:

见得彻,用时亲,相逢尽是个中人。
望空雨宝休誇富,无地容锥未是贫。
踏著秤磓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见到真理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亲近;相遇时,大家都是其中的人。不要在空中夸耀自己的财富,因为没有土地的人也未必是贫困的。踏在秤上的石头硬如铁,八两的价值却只有半斤的重量。

注释:

字词注释:

  • 见得彻:见到真理、道理。
  • 用时亲:在需要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显得亲近。
  • 个中人:指在某种情况下的相关人。
  • 望空雨宝:形容那些空谈财富的人。
  • 无地容锥:没有地方放锥子,指没有空间。
  • 踏著秤磓:踏在秤的台面上。
  • 八两元来是半斤:指重量和价值的关系。

典故解析:

“望空雨宝”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财富的虚妄追求,暗讽那些只会空谈而没有实际基础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法恭,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诗词才华闻名。其作品多反映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生活的反思愈发深入。法恭通过简练的诗句,表达了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释法恭的《偈四首 其三》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引人深思。诗中通过对人与人关系的观察,揭示了生活的真实状态。在诗的开头,作者指出真正的理解和关系在于见到真理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在于共同的境遇和思考。接着,作者警醒世人,不要空谈财富,真正的富有并非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心的充实和智慧。在这段话中,"无地容锥未是贫"的表达尤为深刻,强调即使身处无地之境,内心的丰盈才是真正的财富。最后,作者用“踏著秤磓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的比喻,揭示了价值与重量的关系,既是对物质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见得彻,用时亲:理解真理后,人与人之间会建立真实的亲密关系。
  2. 相逢尽是个中人:在特定的场合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3. 望空雨宝休誇富:在虚空中谈论财富是没有意义的。
  4. 无地容锥未是贫:即使没有土地,也并不代表贫穷。
  5. 踏著秤磓硬似铁:在称台上,事物的真实性和坚硬性。
  6. 八两元来是半斤:对重量和价值的比喻,反映出世事的相对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踏著秤磓硬似铁”,形象地描绘出坚硬的现实。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际关系、财富与贫穷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强调内心的真实和智慧才是人生的真正财富。

意象分析:

  • “空”:象征虚无,代表那些没有实质内容的财富。
  • “锥”:象征工具,代表为生活奋斗的力量。
  • “秤”:象征公正与真实,强调价值的相对性与真实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见得彻”意指: A. 见到真理
    B. 看见财富
    C. 明白情感

  2. “八两元来是半斤”所表达的意思是: A. 重量的真实
    B. 财富的虚假
    C. 食物的价值

  3. 诗中提到“无地容锥”,其意为: A. 没有土地就贫穷
    B. 生活中有空间
    C. 内心的富足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探讨人生命运与内心世界的关系。
  • 《静夜思》 李白: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释法恭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法恭更侧重于内心的智慧,白居易则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释法恭与他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琵琶 鸿沟 游钱塘青山李隐居西斋(一作李郢诗) 岁首怀甘露寺自省上人(上人尝有战功) 洛阳道中 赠高处士 重赋鹭鸶 送沈卓少府任江都(一作赵嘏诗) 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 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驼酥 梯城 牙字旁的字 克家 包含呓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弄法舞文 目披手抄 包含弟的成语 脔股 宗结尾的成语 包含嗒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死搬硬套 锦衣玉带 角字旁的字 如日中天 片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