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2:01
奉祠
作者: 陆游
明窗松石供琴荐,小鼎山泉煮药苗。
乞得奉祠还自愧,犹将名姓到中朝。
在明亮的窗下,松树和石头作为琴的架子,小小的鼎里煮着山泉水和药草。乞求得到供奉的祠堂,我心中感到羞愧,仍然想要把自己的名姓传到朝廷。
“奉祠”一词在中国古代多用于指代对先人的崇拜和祭祀,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个人名声的期盼。陆游生活在宋代,那个时期官场腐败,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往往夹杂着无奈与自嘲。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其诗风豪放,作品多涉及爱国、怀古、抒情等题材。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祠堂的向往,表达了对传统的追求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奉祠》是一首体现陆游个人情感及其对传统文化尊重的诗作。诗中描绘的明窗、松石、山泉等意象,呈现出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陆游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明亮的窗户和松石琴架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理想,而小鼎煮药的细节则暗示了他对生命的关怀和对健康的追求。
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地位的自愧与羞愧。尽管他渴望在历史上留名,但内心却充满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思考。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个文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名利的追求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表现出他在传统文化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中“明窗松石”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诗人的痛苦
B. 诗人的生活理想
C. 诗人的政治追求
D. 诗人的历史观
陆游在诗中对名声的态度是?
A. 非常渴望
B. 无所谓
C. 感到羞愧
D. 认为不重要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陆游更加向往自然与内心的平静,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间疾苦。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陆游的《奉祠》,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