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6: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6:42:40
抱耒返东皋,初非惮作劳。
饥寒凛未免,老病适相遭。
开卷无如嬾,飞觥岂复豪。
不辞穷到死,犹足窃名高。
抱着犁回到东皋,并不是因为害怕劳作。饥寒的刺骨之苦难以避免,年老多病恰好相遇。翻开书卷却无心去看,喝酒的兴致又怎能再有豪情?即使贫穷到死,也仍然值得追求名声的高尚。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的生活困境与理想追求。诗中的“东皋”可能是指他理想中的归隐之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飞觥”与“豪”,反映了陆游对当时士人饮酒作乐的批判。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屡遭挫折,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在他的诗作中。陆游的诗风多变,但以豪放、清新见长,常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社会现实。
《排闷》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其生活困顿、身体衰弱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名声的执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情嘲讽。
《排闷》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陆游在诗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坚持。开头两句以“抱耒返东皋”引入,表明了他虽身处困境,却不惧劳作,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面对饥寒交迫与身衰病弱的现实时,显得尤为珍贵。
接下来的“开卷无如嬾,飞觥岂复豪”,则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无奈,他对闲暇时间的懒散与对饮酒豪情的消逝感到失落。这种情感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最后一句“不辞穷到死,犹足窃名高”更是全诗的高潮。陆游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对名声的追求与理想的坚持令他自豪。他宁愿贫穷一生,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名声,这种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在困境中追求理想与名声的坚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体现了陆游作为忠诚于理想与信念的文人形象。
陆游在《排闷》中提到的“东皋”主要象征什么?
A. 劳作的地方
B. 理想的归隐之地
C. 饥寒的环境
D. 酒宴的场所
诗中“开卷无如嬾”的意思是什么?
A. 读书很快乐
B. 对读书感到懒惰
C. 喜欢喝酒
D. 努力学习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贫穷的无奈
B. 对名声的追求
C. 对健康的渴望
D. 对豪情的怀念
陆游与李白同样是追求理想的诗人,但陆游更关注个人的困境与对名声的执着,而李白则表现出洒脱与豪放的个性。两者在表达情感时,陆游的诗更为沉郁,李白的诗则更为豪放,如《将进酒》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