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2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23:50
洪丞相挽辞二首
作者: 杨万里
乾道扶初旭,中台焕五云。
才登右丞相,巳拜大观文。
胡不迟暮月,看渠集茂勋。
一朝惊玉折,千载叹芝焚。
这首诗描绘了朝阳初升的景象,寓意着新的希望与美好的前途。诗人感叹洪丞相的英才早已被封为右丞相,并受到了大观文的礼遇。诗中也表达了对洪丞相成就的赞美,同时惋惜他在事业巅峰时却已离世,令人感到无比惋惜。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风以细腻、真挚著称,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怀。
《洪丞相挽辞二首》是杨万里为纪念洪丞相而作,洪丞相在朝中有着显赫的地位与影响力。诗作中感慨洪丞相的英才早逝,引发了对生命短暂与成就无常的深思。
《洪丞相挽辞二首》通过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洪丞相的深切怀念与感叹。首联“乾道扶初旭,中台焕五云”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清晨,象征着洪丞相的崛起与朝气蓬勃,展现出他在朝廷中的光辉形象。接着,诗人提到“才登右丞相,巳拜大观文”,显示了洪丞相的卓越才华与荣耀地位。
然而,接下来的“胡不迟暮月,看渠集茂勋”,则表现出对洪丞相早逝的惋惜,感叹他未能享受晚年的安逸与荣光。最后两句“一朝惊玉折,千载叹芝焚”,更是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出对洪丞相去世的痛惜,暗示着一个优秀人才的陨落对社会的巨大损失。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生与死、荣与辱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杨万里的细腻笔触与深邃的思想,使这首挽辞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悼念,更是对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洪丞相的悼念,表达了对其早逝的惋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荣华与逝去,诗人唤起读者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洪丞相的职务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迟暮月”象征什么?
“一朝惊玉折”中“玉”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