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菩萨蛮·缥缈飞来双彩凤》

时间: 2025-07-27 23:06:36

诗句

缥缈飞来双彩凤。

雨疏云淡撩清梦。

兰薄未禁秋。

月华如水流。

采香溪上路。

愁满参差树。

独倚晚楼风。

断霞萦素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06:36

菩萨蛮·缥缈飞来双彩凤

原文展示:

缥缈飞来双彩凤。
雨疏云淡撩清梦。
兰薄未禁秋。
月华如水流。
采香溪上路。
愁满参差树。
独倚晚楼风。
断霞萦素空。

白话文翻译:

缥缈的彩凤在空中飞来,仿佛梦中的美景。
细雨稀疏,云淡风轻,轻轻撩起我清幽的梦。
兰草的香气尚未消散,秋天的气息还未禁锢。
月光如水般流淌,洒落在大地上。
在采香的小溪旁,我踏上了归途。
心中愁绪满满,映衬着参差的树影。
我独自倚靠在晚楼上,感受着徐徐的秋风。
断断续续的霞光缠绕在空中,仿佛一幅素雅的画卷。

注释:

  • 缥缈:形容轻盈、虚幻,常用于描绘美好的事物。
  • 双彩凤:双凤象征吉祥与美好,常用作祝福。
  • 雨疏云淡:形容天气清明,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 兰薄未禁秋:兰草的香气尚未被秋天的寒意所压制。
  • 月华如水流:比喻月光如水般柔和流畅。
  • 采香溪:指采集香草的小溪,体现自然的美好。
  • 愁满参差树:参差不齐的树木映衬了诗人的愁苦。
  • 断霞萦素空:断断续续的霞光弥漫在空中,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韶,号隐庵,晚号云山。宋代词人,擅长填词。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婉约,往往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菩萨蛮·缥缈飞来双彩凤》创作于南宋时期,张孝祥在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心中的孤独感。此词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篇的“缥缈飞来双彩凤”引人入胜,瞬间勾画出了一幅美丽而虚幻的画面,仿佛诗人置身于梦境之中。随着“雨疏云淡撩清梦”,诗人将视线转向自然,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细雨轻轻洒落,云彩淡淡地飘浮,构成了一幅恬静的图景。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未被寒冷侵袭的兰草的香气,月光如水流淌,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愁苦的感受。“采香溪上路,愁满参差树”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愁苦在参差的树影中愈加明显,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怀念。

最后两句“独倚晚楼风,断霞萦素空”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倚靠在楼上,感受着秋风的轻拂,霞光的断续映衬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表达出一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词整体上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张孝祥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缥缈飞来双彩凤:描绘了一种轻盈、虚幻的美景,象征着吉祥与幸福。
  2. 雨疏云淡撩清梦:通过天气的变化,表现出诗人轻松惬意的心情。
  3. 兰薄未禁秋:暗示秋天的到来,但香气依然存在,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未被抹去。
  4. 月华如水流: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采香溪上路: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渴望。
  6. 愁满参差树:树木的参差不齐与诗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7. 独倚晚楼风:孤独的身影在晚风中,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8. 断霞萦素空:霞光的断续与空灵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无常人生的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华如水流”,将月光比作流水,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愁满参差树”,赋予树木愁苦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雨疏云淡”,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诗人在优雅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内心的孤寂与忧虑,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彩凤:象征吉祥、美好。
  2. 兰草:象征清香与高洁。
  3. 月光:象征宁静与柔和。
  4. 溪水:象征生命与流动。
  5. 参差树:象征人生的起伏与不确定。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缥缈飞来双彩凤”中“缥缈”的意思是: A. 轻盈虚幻
    B. 稳重
    C. 笨重

  2. 诗中“雨疏云淡”描绘的是: A. 暴风骤雨
    B. 清新的天气
    C. 雪天

  3. 诗人通过“独倚晚楼风”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与张孝祥的《菩萨蛮》相比,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表达对月亮的思考时更注重哲理性,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而张孝祥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孝祥词研究》

相关查询

五言夜集联句 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 登平望桥下作 咏陶渊明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赠裴将军 停云四章赠允初 梦游山泽间得照水景不乾句既寤为赋是诗 晓霁 桃花源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声交 往往来来 门字框的字 春秋积序 羊字旁的字 地棘天荆 八所港 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平息 寒谷回春 佩缨 自繇自在 包含僵的词语有哪些 斗字旁的字 仁心仁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