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5:2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5:22:31
上留田行
——李白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走到上留田,看到孤坟显得何等巍峨。
这埋藏的万古怨恨,春天的草再也无法生长。
悲风四面吹来,听得白杨树的声音让我肠断。
请问这是谁家的土地,埋藏在蒿草里的坟茔。
古人对我说,这里就是上留田,
如今的蓬草和马鬣已经平坦。
往日的弟弟死去,兄长却未能安葬,
他人于此为他立起铭牌。
一只鸟死去,百只鸟都悲鸣。一只兽逃跑,百兽皆惊。
桓山上的鸟儿因离别而苦,想飞回去却无路可寻。
田氏家族急促地分离亲骨肉,青天白日下紫荆花被摧残。
交错的树木本是同根同源,东边的枝叶憔悴西边却繁荣。
连无心的事物都如此,人为何还要寻求天上的兵器。
孤独的竹子延陵,让国家扬名。
高风遥远,激荡的波澜清澈。
那尺布的歌谣,耳边却听不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奔放的诗风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广泛,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留田行》创作于李白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亲情离散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孤坟和亲人的离去,深刻地展示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上留田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刻情感的诗作。首先,诗中通过对孤坟的描绘,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生者的无奈,展现了李白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离散的痛苦感受。诗人用“积此万古恨”来概括这种痛苦,似乎表达了生死离别带来的永恒遗憾。
其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悲风”、“白杨声”,这些都增强了诗的悲凉氛围,使得读者能感同身受。此外,“一鸟死,百鸟鸣”这一句形象地传达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显示了个体命运对群体的影响,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最后,李白在诗中也引入了古老的传说和对生命的思索,展现了他对历史的关注与对人生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在感情上更加深邃。诗歌不仅是对个人悲剧的叙述,更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体现了李白作为伟大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亲情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白对历史的回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诗中流露出对死亡的敬畏与对生者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脆弱与悲伤。
诗中提到的“孤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遗忘与孤独
C. 快乐
“一鸟死,百鸟鸣”表达了什么?
A.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 自然的和谐
C. 生命的快乐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生命的赞美
B. 对亲情与历史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