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1:30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
作者: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在这条幽暗的河流中,夕阳已经完全消失,孤舟刚刚停靠在岸边。山岭上的猿猴相互啼叫,潭水的山峦看上去空荡荡的。躺下枕着熄灭的明烛,听着船舷上隐约传来的夜间捕鱼声。鸡鸣声中询问,窗外是什么地方,原来人物已是秦地的遗余。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晚号陶山,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湖北,后居长安,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宿武阳即事》创作于孟浩然游历武阳时,表现了他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诗生动地描绘了傍晚的自然景象以及夜晚的宁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宿武阳即事》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孟浩然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的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川流、夕阳、孤舟、岭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开篇“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以静谧的河流和孤独的小舟引入,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仿佛时光在此刻停滞。
接下来的“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则通过自然的声音和景色,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情感。猿猴的叫声和空旷的山峦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依托的寂寞,而“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则转向夜晚的宁静,诗人躺下,听着渔人的动静,似乎在享受这份静谧与平和。
最后的“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则将读者带回现实,鸡鸣声响起,似乎在问诗人身处何地,而“秦余”则隐含着对历史的追溯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孟浩然“隐逸”思想的精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孟浩然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哪个?
A. 狗
B. 猴
C. 鸟
D. 牛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地方是哪个?
A. 秦地
B. 楚地
C. 晋地
D. 齐地
诗中的孤舟是在哪里泊岸的?
A. 大河边
B. 小溪旁
C. 湖边
D. 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