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15:49
《酬令狐相公赠别》
——刘禹锡
越声长苦有谁闻,
老向湘山与楚云。
海峤新辞永嘉守,
夷门重见信陵君。
田园松菊今迷路,
霄汉鸳鸿久绝群。
幸遇甘泉尚词赋,
不知何客荐雄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伤与期望。长声苦诉,却无人倾听;年老时只能向湘山和楚云倾诉思念。海峤的新诗辞赋已成为永嘉的守卫,夷门又重见了信陵君。田园间的松菊如今已无路可寻,霄汉中的鸳鸯与鸿雁也久已失去群伴。幸好在这甘泉之地,依然能够吟诵词赋,但不知道哪位客人会推荐我的雄才大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柳洲,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富有哲理,关怀社会,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之后,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京城,心中充满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正是这种情感促使他写下此诗。
《酬令狐相公赠别》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前四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越声长苦,既是对自己痛苦心情的叹息,也是对他人无视的无奈。湘山与楚云分别代表了诗人心中的故乡与亲情,体现了他对故土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句子提到海峤的新辞和夷门重见信陵君,寓意着诗人对新生活和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最后两句中,诗人感慨于在甘泉旁仍能写诗,但又感到孤独,因不知何人能赏识他的才华。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既有对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伤、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信陵君”是谁的代称?
A. 诗人自己
B. 友人
C. 古代名将
“越声长苦有谁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甘泉”象征着什么?
A. 甜蜜的生活
B. 诗意的源泉
C. 友人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禹锡的《酬令狐相公赠别》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二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王勃的诗更显豪情壮志,而刘禹锡则更具温柔细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