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9:0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9:01:23
连雨不能出有怀同年陈国佐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雨师风伯不吾谋,
漠漠穷阴断送秋。
欲过苏端泥浩荡,
定知高凤麦漂流。
檐前甘菊已无益,
阶下决明还可忧。
安得如鸿六尺马,
暂时相对说新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连绵的雨天而无法出门的抑郁心情。诗人感叹雨神和风伯没有替自己打算,秋天的阴霾悄然降临,突显出一片萧条。想要渡过苏州的河流,却发现泥泞一片,心中忧虑着高凤的麦子可能会被水淹没。檐前的菊花已经失去观赏的价值,阶下的决明草也让人担忧。诗人渴望像鸿雁一样自由,骑上六尺高的马,能够与好友相聚,倾诉心中的烦恼。
陈与义,字季常,号梦得,南宋诗人,生于1150年,卒于1210年。他的诗风多受晚唐五代诗人的影响,常以沉郁和清新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时期。诗人因连日阴雨而感到孤独,与友人陈国佐的怀念之情愈发显得沉重,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的开头“雨师风伯不吾谋”,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诗人对天气的感受,雨和风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诗人的心情,体现出一种与自然相互联系的情感。紧接着“漠漠穷阴断送秋”,通过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秋天即将来临的萧瑟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欲过苏端泥浩荡,定知高凤麦漂流”则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虑,诗人想要渡过苏州的河流,却发现泥泞的阻碍和对丰收的担忧,象征着对未来的无力感。随着雨的不断侵袭,生活中的美好似乎也在逐渐消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安得如鸿六尺马,暂时相对说新愁”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相聚的渴望,表达了一种对新愁的分享欲望,尽管身处困境,仍然希望能够与知己相对而坐,共同倾诉心声。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清新,充满了对友谊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生活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雨师风伯”指的是什么?
A. 雨和风的神灵
B. 一位诗人
C. 秋天的象征
答案:A
诗人渴望骑上什么动物来与朋友相聚?
A. 马
B. 鹿
C. 狼
答案:A
诗中“漠漠穷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激动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