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5:2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20:39
春归不知处,溪楝日初长。
旧箧题诗扇,疏帘读易香。
田蛙占水旱,海燕语兴亡。
复恐闲愁起,听泉过石梁。
春天已经悄然离去,不知去向何处,溪边的梧桐树在阳光下慢慢生长。旧日的箱子里藏着写有诗句的扇子,轻薄的帘子下我在阅读《易经》,香气弥漫。田里的蛙声表明了水旱的情况,海燕的鸣叫则传递着兴亡的消息。又怕因为无所事事而生出闲愁,听着泉水流过石桥的声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涵盖了哲学、占卜、宇宙观等内容。海燕的鸣叫常被认为是天气变化的征兆,反映了自然与人的联系。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情感细腻,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夏,展现了作者对春去夏来的感慨,情景交融,流露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初夏》是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作,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生机与时光的流逝。诗的开篇以“春归不知处”唤起了春天的消逝,正如时光的无情,令人感到惆怅。接下来“溪楝日初长”描绘出初夏的景象,阳光透过梧桐树洒下,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
“旧箧题诗扇”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夹杂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被时光遗忘的往事。而“疏帘读易香”则给人一种安静的学习氛围,表明诗人以读书来对抗内心的愁苦。
接下来的“田蛙占水旱,海燕语兴亡”,通过自然界的声音,传达了对人世兴亡的思考,诗人用蛙声和燕语反映出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感悟。最后一句“复恐闲愁起,听泉过石梁”,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流动的泉水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初夏图景,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时间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溪楝”指什么树?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来对抗内心的闲愁?
“田蛙占水旱”体现了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