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初夏》

时间: 2025-05-08 15:20:39

诗句

春归不知处,溪楝日初长。

旧箧题诗扇,疏帘读易香。

田蛙占水旱,海燕语兴亡。

复恐闲愁起,听泉过石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20:39

原文展示:

春归不知处,溪楝日初长。
旧箧题诗扇,疏帘读易香。
田蛙占水旱,海燕语兴亡。
复恐闲愁起,听泉过石梁。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悄然离去,不知去向何处,溪边的梧桐树在阳光下慢慢生长。旧日的箱子里藏着写有诗句的扇子,轻薄的帘子下我在阅读《易经》,香气弥漫。田里的蛙声表明了水旱的情况,海燕的鸣叫则传递着兴亡的消息。又怕因为无所事事而生出闲愁,听着泉水流过石桥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溪楝:指溪边的梧桐树。
  • 旧箧:旧箱子,盛放诗扇的地方。
  • 题诗扇:扇子上写有诗句的扇子。
  • 疏帘:轻薄的帘子。
  • 易香:指《易经》的香气。
  • 田蛙:田里的青蛙。
  • 占水旱:指青蛙的叫声能反映天气的变化。
  • 海燕:一种海鸟,常在海边栖息。
  • 兴亡:指国家的兴盛与衰亡。
  • 闲愁:无所事事所生的忧愁。
  • 泉过石梁:泉水流过石桥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涵盖了哲学、占卜、宇宙观等内容。海燕的鸣叫常被认为是天气变化的征兆,反映了自然与人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情感细腻,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夏,展现了作者对春去夏来的感慨,情景交融,流露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初夏》是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作,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生机与时光的流逝。诗的开篇以“春归不知处”唤起了春天的消逝,正如时光的无情,令人感到惆怅。接下来“溪楝日初长”描绘出初夏的景象,阳光透过梧桐树洒下,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

“旧箧题诗扇”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夹杂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被时光遗忘的往事。而“疏帘读易香”则给人一种安静的学习氛围,表明诗人以读书来对抗内心的愁苦。

接下来的“田蛙占水旱,海燕语兴亡”,通过自然界的声音,传达了对人世兴亡的思考,诗人用蛙声和燕语反映出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感悟。最后一句“复恐闲愁起,听泉过石梁”,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流动的泉水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初夏图景,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时间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归不知处:春天悄然离去,不知去向何处,表现了春天的短暂和无常。
  2. 溪楝日初长:溪边的梧桐树在阳光下生长,描绘了自然的生机。
  3. 旧箧题诗扇:旧箱子中藏着写有诗句的扇子,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4. 疏帘读易香:在轻薄的帘子下阅读《易经》,渗透出文化的气息。
  5. 田蛙占水旱:青蛙的叫声反映了田间的水旱情况,自然与生活息息相关。
  6. 海燕语兴亡:海燕的鸣叫传达着国家的兴衰,表明对社会的关注。
  7. 复恐闲愁起:担心因为闲暇而产生忧愁,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8. 听泉过石梁:听到泉水流过石桥的声音,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蛙声和燕语赋予了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田蛙占水旱,海燕语兴亡”,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溪楝: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命。
  • 旧箧:象征记忆与怀旧。
  • 田蛙:自然的声音,反映生活的状态。
  • 海燕:象征对社会的关怀与观察。
  • 泉水:代表宁静与内心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溪楝”指什么树?

    • A) 杨树
    • B) 梧桐树
    • C) 柳树
    • D) 桦树
  2.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来对抗内心的闲愁?

    • A) 游玩
    • B) 阅读《易经》
    • C) 听音乐
    • D) 写诗
  3. “田蛙占水旱”体现了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 A) 自然灾害
    • B) 天气变化
    • C) 动植物生长
    • D) 四季更替

答案:

  1. B) 梧桐树
  2. B) 阅读《易经》
  3. B) 天气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林景熙的《初夏》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林景熙更为内省,关注个人情感,而杜甫则多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 《中华诗词大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夏闺二首 其十三 菩萨蛮六首 其四 菩萨蛮 菩萨蛮 泯江源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四 不寐 菩萨蛮 七夕 菩萨蛮 冬至 菩萨蛮 菩萨蛮(寿夫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弓字旁的字 土五行常用字汇总_土五行汉字详解 五月繁体字怎么写?五月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银珰 希罕 奚斯 曝骨履肠 付之逝水 氏字旁的字 沾泥带水 圈套 分毫不爽 穴字头汉字大全_带穴字头的汉字详解 目字旁的字 逼上梁山 身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身字旁的字 包含钟的成语 卝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惊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