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时间: 2025-05-07 11:13:48

诗句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

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

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

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

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13:48

原文展示: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
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
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
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
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第一次在洛阳的街头相遇,再次在南徐州重逢。我们经历了多少时光,转瞬之间竟已过去二十个秋天。如今我再穿上霜湿的鞋子,准备回到山中,不再停留。我要吟诵阮籍的诗篇,世间万物终究是要沉浮的。谁说西海的鱼,夜晚飞到了东海的头部。世人常常感叹不识之事,岂是因为我滞留在林丘之中。

注释:

  • 洛阳陌:指的是洛阳的街道,陌是古代对街道的称谓。
  • 南徐州:指的是南方的徐州,古地名。
  • 霜屦:指的是沾了霜的鞋,象征旅途的艰辛。
  • 阮公:指的是阮籍,东晋著名的诗人,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
  • 西海鱼:比喻事物的变化与流转。
  • 滞林丘:指停留在山林丘陵之中,表达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香岩,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独特理解而闻名,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送别达观禅师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归隐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体现了梅尧臣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回忆的方式,展现了作者与达观禅师相识与重逢的场景,瞬息之间却已过去二十年,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叹。接下来的几句则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他穿上湿霜的鞋子,准备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体现了一种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阮公诗”,不仅是对阮籍的致敬,更是对人生浮沉的哲学思考。阮籍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于人生的无奈与反思,梅尧臣借此引入,深化了诗的主题。接下来的“西海鱼”意象,暗含了世事如潮,变化不定的道理,表现了一种对命运的洒脱态度。最后一句“岂是滞林丘”,则是对世人迷茫的反思,强调了个人的选择与心境的自由,传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理解与认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逢洛阳陌:首次在洛阳的街头相遇,点出时间与地点。
    • 再见南徐州:再次相见于南徐州,强调重逢的珍贵。
    • 所历几何时:反问时间已过去多久,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倏去二十秋:转瞬之间已经过去二十年,感叹岁月无情。
    • 今复振霜屦:再次穿上湿霜的鞋子,象征旅途与归隐意愿。
    • 还山远莫留:返回山中,表达不愿久留的决心。
    • 我咏阮公诗:吟诵阮籍的诗,意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物靡必沈浮:世间万物皆有浮沉,强调人生的无常。
    • 谁云西海鱼:质疑世俗的看法,表明对变化的理解。
    • 夜飞东海头: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流转与变化。
    • 世人嗟识昧:世人对此无知,表现对人心的失望。
    • 岂是滞林丘:强调其实并非因为停留在山林,而是对变化的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海的鱼比喻为变化万千的事物。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洛阳陌”和“南徐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加深了诗的哲理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的惋惜,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清静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 洛阳陌: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的思考。
  • 霜屦:象征艰辛与旅途,表达了归隐的决心。
  • 阮公诗:代表着对古代诗人精神的追求与向往。
  • 西海鱼:象征事物的变化与无常,反映了人生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阮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白居易
    • B. 阮籍
    • C. 杜甫
  2. “霜屦”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欢快
    • B. 旅途艰辛
    • C.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西海鱼”比喻什么?

    • A. 美丽
    • B. 变化无常
    • C. 宁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哲思,呈现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情感深度。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安然,虽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哭郑君瑞长官二首 其一 次竹溪韵跋志仁工部柞木诗 次韵乡侯计院二首 和朱主簿四首 余平生不至庐山六月廿八日夜梦同孙季蕃游焉林木参天瀑声如雷山中物色良是一刹甚幽邃傍人告曰此中 其二 送黄□赴补 题萧令山则文编二首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杂咏一百首·京房 目痛一月未愈自和前九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美如冠玉 众人摸象 使功不如使过 包含着的词语有哪些 吊拷掤扒 水字旁的字 骚乱 包含作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揽辔中原 鸣扃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三点水的字 一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淮扬洁秋图 抚教 包含舍的成语 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