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病浅吟》

时间: 2025-05-06 05:52:08

诗句

病浅之时人不疑,病深之后药难医。

劳谦所以有终吉,迷复何尝无大亏。

物我中间难着发。

天下之际岂容丝。

能知古乐犹今乐,省了譊譊多少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52:08

原文展示: 病浅之时人不疑,病深之后药难医。劳谦所以有终吉,迷复何尝无大亏。物我中间难着发。天下之际岂容丝。能知古乐犹今乐,省了譊譊多少辞。

白话文翻译: 在病情轻微时,人们不会怀疑;当病情严重后,药物也难以治愈。勤劳谦虚会带来最终的好运,迷失方向则必然会有重大损失。在自我与外物之间,难以找到细微的差别。在天下的大事中,岂能容忍一丝疏忽。能明白古代的音乐和现在的音乐是一样的,就能省去许多无谓的争论。

注释:

  • 病浅之时人不疑:指病情轻微时,人们不会怀疑病情的严重性。
  • 病深之后药难医:病情严重后,药物治疗变得困难。
  • 劳谦所以有终吉:勤劳谦虚会带来最终的好运。
  • 迷复何尝无大亏:迷失方向则必然会有重大损失。
  • 物我中间难着发:在自我与外物之间,难以找到细微的差别。
  • 天下之际岂容丝:在天下的大事中,岂能容忍一丝疏忽。
  • 能知古乐犹今乐:能明白古代的音乐和现在的音乐是一样的。
  • 省了譊譊多少辞:省去许多无谓的争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哲理入诗,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特别是关于疾病、勤劳与迷失的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思考人生哲理时所作,通过对疾病的治疗、勤劳与迷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深刻见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病情的轻微与严重、勤劳与迷失,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病浅之时人不疑,病深之后药难医”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盲目乐观和问题严重化后的无奈。而“劳谦所以有终吉,迷复何尝无大亏”则强调了勤劳谦虚的重要性以及迷失方向的严重后果。最后两句“能知古乐犹今乐,省了譊譊多少辞”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今一致性的认识,认为理解这一点可以减少无谓的争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哲理性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浅之时人不疑:指病情轻微时,人们不会怀疑病情的严重性。
  2. 病深之后药难医:病情严重后,药物治疗变得困难。
  3. 劳谦所以有终吉:勤劳谦虚会带来最终的好运。
  4. 迷复何尝无大亏:迷失方向则必然会有重大损失。
  5. 物我中间难着发:在自我与外物之间,难以找到细微的差别。
  6. 天下之际岂容丝:在天下的大事中,岂能容忍一丝疏忽。
  7. 能知古乐犹今乐:能明白古代的音乐和现在的音乐是一样的。
  8. 省了譊譊多少辞:省去许多无谓的争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病浅之时人不疑”与“病深之后药难医”、“劳谦所以有终吉”与“迷复何尝无大亏”的对比,强调了不同态度和行为的后果。
  • 比喻:“物我中间难着发”比喻自我与外物之间的细微差别难以察觉。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病浅之时人不疑”与“病深之后药难医”,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特别是关于疾病、勤劳与迷失的对比。作者通过对比病情的轻微与严重、勤劳与迷失,强调了勤劳谦虚的重要性以及迷失方向的严重后果。最后通过“能知古乐犹今乐”表达了作者对古今一致性的认识,认为理解这一点可以减少无谓的争论。

意象分析:

  • 病浅之时人不疑:病情轻微时的乐观态度。
  • 病深之后药难医:病情严重后的无奈和困难。
  • 劳谦所以有终吉:勤劳谦虚带来的好运。
  • 迷复何尝无大亏:迷失方向的重大损失。
  • 物我中间难着发:自我与外物之间的细微差别。
  • 天下之际岂容丝:天下大事中的不容忽视的细节。
  • 能知古乐犹今乐:古今一致性的认识。
  • 省了譊譊多少辞:减少无谓的争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病浅之时人不疑”与“病深之后药难医”形成对比,强调了什么? A. 疾病的严重性 B. 药物的疗效 C. 人们的盲目乐观 D. 医生的能力 答案:C

  2. “劳谦所以有终吉”中的“劳谦”指的是什么? A. 勤劳和谦虚 B. 劳动和谦让 C. 劳作和谦卑 D. 劳心和谦和 答案:A

  3. “能知古乐犹今乐”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认识? A. 音乐的演变 B. 古今一致性 C. 音乐的多样性 D. 音乐的传承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哲理诗,如《观物内篇》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哲理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 其四 陈胜 北来人 读本朝事有感十首 寄方时父二首 其二 朔斋竹溪盛称鉴台李君谈天小诗戏赠 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其韵 其九 杂兴四首 赠高效士 用厚后弟强甫韵 挽方粹景楫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谭虎色变 二字旁的字 织皮 包含稠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颗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播土扬尘 爪篱 平贴 卝字旁的字 拉家带口 川字旁的字 江左夷吾 心旷神怡 印照 寸字旁的字 赌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