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9:15
天目连天搏秀气,峥嵘作起新城地。
德门钟秀光盛时,三虎八龙皆世瑞。
顷者天厖乱下鲸翻海,烽火崩腾照行在。
江表唯传君子营,剑冲牛斗疏真宰。
金昆玉季轻三鼓,煮海悬鱼臣节苦。
雁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灿烂开仙圃。
我闻大中咸通真令主,相惟大杜兼小杜。
但能致君活国济生人,亦何必须踏金梯,折桂树。
宣宗懿宗调舜琴,大杜小杜为殷霖。
出将入相兮功德深,生人受赐兮直至今。
杜侯兄弟继之后,璞玉浑金美腾口。
常言一呼百万何足云,终取封侯之印大如斗。
恭闻吾皇似尧禹,搜索贤良皆面睹。
杜侯杜侯,君傥修令德,克有终,即必还为大杜兼小杜。
人之戴兮天笔注,国之福兮天固祚。
四海无波八表臣,如今而后君看取。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9:15
天目连天搏秀气,峥嵘作起新城地。
德门钟秀光盛时,三虎八龙皆世瑞。
顷者天厖乱下鲸翻海,烽火崩腾照行在。
江表唯传君子营,剑冲牛斗疏真宰。
金昆玉季轻三鼓,煮海悬鱼臣节苦。
雁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灿烂开仙圃。
我闻大中咸通真令主,相惟大杜兼小杜。
但能致君活国济生人,亦何必须踏金梯,折桂树。
宣宗懿宗调舜琴,大杜小杜为殷霖。
出将入相兮功德深,生人受赐兮直至今。
杜侯兄弟继之后,璞玉浑金美腾口。
常言一呼百万何足云,终取封侯之印大如斗。
恭闻吾皇似尧禹,搜索贤良皆面睹。
杜侯杜侯,君傥修令德,克有终,即必还为大杜兼小杜。
人之戴兮天笔注,国之福兮天固祚。
四海无波八表臣,如今而后君看取。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天目山的秀气与新兴城市的壮丽相结合。德门的钟声响亮,三虎八龙的吉祥象征着国家的繁荣。近期天灾频繁,鲸鱼翻海,烽火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江边的君子营地,剑拔弩张,宰相也显得无能为力。金昆玉季轻松地敲响三鼓,海中煮鱼的臣子却苦不堪言。雁影在瑞烟中参差而入,荆花在仙境中灿烂盛开。我听闻大中咸通的明君,想起大杜和小杜。只要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何必非得登上金梯,折桂树呢?宣宗、懿宗的琴声如同舜帝,大小杜都像雨露滋润万物。出将入相的功德深厚,百姓享受着恩赐,直到今天。杜侯兄弟继承了这份荣耀,璞玉浑金的他们美名远扬。常言一声号召百万之众,最终获得封侯的印章如斗般重大。恭闻我们的皇帝如尧舜一般,四处寻访贤良之士。杜侯啊,若能修身齐家,克己奉公,必会再次成为大杜和小杜。人之所戴,天之所注,国家之福,天自然赐予。四海无波,八方臣子,今后请君好好把握。
贯休(公元830年-912年),字子华,号无闷,唐代诗人,擅长五言、七言律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杜侯行》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对国家富强的渴望,歌颂了杜侯兄弟的德行与贡献,寄托了作者对明主的期待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杜侯行》通过描绘宏伟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状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思考。诗中以天目山的秀气开篇,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接着通过“三虎八龙”的吉兆,表现了对国家繁荣的期盼。诗中提到的天灾和烽火,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贯休通过对杜侯兄弟的赞美,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贤良之主,即使不登金梯、折桂树,也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最后,诗人以对皇帝的恭敬和对贤良之士的寻访,表现出对未来的期望,传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如“金昆玉季”与“剑冲牛斗”,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活。同时,贯休在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深刻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个人德行的追求,强调了君主的责任与贤良之士的重要性,传递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思。
《杜侯行》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金昆玉季”指的是谁?
诗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以上内容为《杜侯行》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