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1:53
闲来日日理荒馀,剩引涟漪一派俱。
试把渔竿临断岸,从教画手貌成图。
啼春不到莺无友,警夜谁知雁有奴。
出处须将时运看,莫分廊庙与江湖。
闲来无事,每天整理那荒凉的余暇,
不由自主地引起一片涟漪。
试着把渔竿靠在断岸边,
让画家的手笔在纸上呈现出美丽的图画。
春天的莺啼叫声还未到来,花鸟无伴,
在寂静的夜里,谁又知道雁群的悲鸣。
要看出处,必须结合时运,
不要把廊庙(官场)与江湖(民间)分开。
作者介绍:李壁,宋代诗人,字子华,少有才名,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壁闲暇时,灵感来源于他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局的感慨。
李壁的这首诗以悠闲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思索的情境。诗中通过“闲来日日理荒馀”勾勒出一种空灵的生活状态,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孤独。接着提到的“渔竿临断岸”,这种悠然自得的情景令人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然而在这和谐之中又潜藏着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啼春不到莺无友”则进一步揭示了孤独的主题,莺鸟的啼鸣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此时却显得无比孤单。同时,“警夜谁知雁有奴”一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悲伤。最后的“出处须将时运看,莫分廊庙与江湖”,则是对人生哲学的总结,提醒人们要关注时势的变化,不应将官场与民间的生活对立。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时局变化的关注,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渔竿”象征什么?
A. 追求理想
B. 生活的闲适
C. 孤独
D. 友情
诗中“啼春不到莺无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希望
D. 愤怒
“廊庙与江湖”指的是什么?
A. 官场与民间生活
B. 自然与城市
C. 诗人与友人的关系
D. 过去与未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