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盂兰竹枝词 其五》

时间: 2025-07-30 01:05:35

诗句

冥府缘何不赈灾,鬼犹饥饿亦堪哀。

生前想必饕贪惯,又向人间乞食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1:05:35

原文展示:

冥府缘何不赈灾,鬼犹饥饿亦堪哀。
生前想必饕贪惯,又向人间乞食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问冥府为什么不施以救济,连鬼也饥饿得令人心疼。生前想必是个贪吃的人,如今却还向人间乞讨食物。

注释:

  • 冥府:指阴间或死后的世界,古代汉族文化中对死后世界的称呼。
  • 赈灾:指救济灾难,帮助困苦的人。
  • 饕贪:形容人贪吃、贪婪,出自“饕餮”一词,指一种对美食的极度渴望。
  • 乞食:指请求食物,乞讨。

典故解析:

该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反映了古代对死后世界的理解和人们对生前行为的反思。冥府的设定常常与人间的道德行为相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彭廷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直白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民间生活与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民间疾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冥府的视角,反映了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关切。

诗歌鉴赏:

《盂兰竹枝词 其五》是一首深具社会批判意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冥府不救济鬼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者与死者命运的思辨。诗的开头以疑问形式,直接引出冥府的冷漠,令人不禁思考生与死的关系。接着,诗人通过“鬼犹饥饿”的描写,展现了死后世界中鬼魂的悲惨处境,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恐惧交织在一起。

诗的后半部分“生前想必饕贪惯,又向人间乞食来”,不仅揭示了鬼魂的贪婪本性,也反映了生前行为对死后命运的影响。诗人以此警示世人,提醒人们应当关注自身的品德修养,警惕贪婪之心。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冥府缘何不赈灾”:问冥府为何不施救济,显现对冥府冷漠的质疑。
    • “鬼犹饥饿亦堪哀”:描绘鬼魂的饥饿状态,令人同情。
    • “生前想必饕贪惯”:推测鬼生前贪吃的习惯,暗示因果关系。
    • “又向人间乞食来”:表现鬼魂仍向人间乞讨,反映未解的贪欲。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鬼魂的饥饿比作人间的乞讨,强调生死之间的联系。
    • 对比:生前的贪婪与死后的乞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主题思想:诗歌揭示了生前行为对死后命运的影响,劝诫人们应以德行立身,珍惜生命。

意象分析:

  • 冥府:象征死亡与未知,反映人们对死后生活的恐惧。
  • 饥饿的鬼:象征未解的欲望与生前贪婪的后果,揭示人性中的弱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冥府”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鬼魂的家
    • C. 人间
    • D. 天界
  2. 诗人认为死后的鬼魂为何感到饥饿?

    • A. 因为没有食物
    • B. 生前贪婪
    • C. 受到惩罚
    • D. 与人间无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盂兰盆会》:同样探讨生死与因果关系。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体现对故乡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彭廷选的《盂兰竹枝词》与杜甫的《静夜思》均探讨人情与生命的哲理,但前者更侧重对贪欲的警示,而后者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彭廷选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
  • 《古代诗词解读》: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樊会公 忆昔 红桥 拜明孝陵 送驾至淮上恭赋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 北固山看大江 折桂令·问秦淮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 公子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圩的词语有哪些 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辩证唯物主义 普渡众生 身田 贪毒 秦晋之缘 无字旁的字 古始 良莠淆杂 乛字旁的字 心存目识 大吹大打 应答如注 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