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3:49
原文展示:
维南有佳人,实秉绝代色。幼闻妾妇道,不肯倾人国。幽居今过时,行媒迥无迹。世方求冶容,孰能知妇德。
白话文翻译:
在南方有一位美人,她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貌。从小就听闻妇道,不愿以美色倾覆国家。如今她隐居已久,无人前来提亲。世人只追求艳丽的外表,谁能真正了解妇德的内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这首《闺怨二首》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貌的过度追求,以及对妇德的忽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观察到当时社会风气对女性美貌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女性的内在德行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诗中通过描绘一位隐居的美人,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妇德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居的美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妇德的推崇。诗中的“佳人”拥有绝代的美貌,但她从小就听闻妇道,不愿以美色倾覆国家,这反映了诗人对女性德行的重视。然而,这位美人如今隐居已久,无人前来提亲,这揭示了世人只追求艳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女性的内在德行。诗的最后两句“世方求冶容,孰能知妇德”更是直接批判了这种社会现象,强调了妇德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闺怨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维南有佳人,实秉绝代色。
幼闻妾妇道,不肯倾人国。
幽居今过时,行媒迥无迹。
世方求冶容,孰能知妇德。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妇德的推崇。诗人通过描绘一位隐居的美人,表达了对世人只追求艳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女性的内在德行的批判,强调了妇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佳人”拥有什么样的美貌?
诗中的“佳人”为什么不肯倾人国?
诗中的“幽居”象征着什么?
诗中的“世方求冶容”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