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8:35
卜算子
作者:郭应祥 〔宋代〕
客以赏之,仍呼侑尊者六辈,酒半,人簪其一,恰恰无欠余。
因赋谁把洛阳花,翦送河阳县。
魏紫姚黄此地无,随分红深浅。
小插向铜瓶,一段真堪羡。
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宴会,客人们正在欣赏花卉的美丽。有人呼唤来侍者,准备酒水,酒已喝到一半。人们用花簪装饰,正好没有多余的。于是有人提到,谁来把洛阳的花送给河阳县呢?这里没有魏紫和姚黄,只有花色的深浅不一。几枝小花插在铜瓶里,真是让人羡慕的美丽。十二个人各自用花簪插花,彼此相视,十分欢愉。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丽,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尤其是对自然和人情的观察,常融入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欢快的集会,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聚会时的风雅与情趣。通过对酒席、花卉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上的欢愉氛围。词中以花为主线,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的热爱。词人以“洛阳花”作为引子,暗示着一种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又在此地找不到那种名贵花卉,反映出一种淡淡的遗憾。接着,小花插在铜瓶的意象,象征着简约而不失优雅的生活态度。最后,十二个人的互动,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快乐,整个场景生动且富有画面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名贵事物的淡淡遗憾。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郭应祥
D. 苏轼
“洛阳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
C. 友谊
D. 忧伤
诗中提到的“魏紫姚黄”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诗歌形式
B. 特定品种的花
C. 一个人的名字
D. 一种饮品
答案:1. C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同为描写宴会的李清照《如梦令》相比,郭应祥的《卜算子》更侧重于对花卉与饮酒氛围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清雅的生活情趣,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