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摸鱼儿·望关河》

时间: 2025-05-09 14:26:31

诗句

望关河、试穷遥眼,新愁似丝千缕。

刘郎豪气今何在,应是九疑三楚。

堪恨处。

便拚得、一生寂寞长羁旅。

无人寄语。

但吊麦伤桃,边松倚竹,空忆旧诗句。

文章事,到底将身自误。

功名难料迟暮。

鹑衣箪食年年瘦,受侮世间儿女。

君信否。

尽县簿高门,岁晚谁青顾。

何如引起。

任槎上张骞,山中李广,商略尽风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26:31

原文展示

摸鱼儿·望关河
作者: 苏泂 〔宋代〕

望关河试穷遥眼,新愁似丝千缕。
刘郎豪气今何在,应是九疑三楚。
堪恨处。便拚得一生寂寞长羁旅。
无人寄语。但吊麦伤桃,边松倚竹,
空忆旧诗句。文章事,到底将身自误。
功名难料迟暮。鹑衣箪食年年瘦,
受侮世间儿女。君信否。
尽县簿高门,岁晚谁青顾。
何如引起。任槎上张骞,
山中李广,商略尽风度。

白话文翻译

我眺望遥远的关河,试图用目光穷尽一切,心中愁绪如丝般缠绕,千丝万缕。刘郎的豪情壮志如今何在呢?大概只能在九疑山和三楚之间找到吧。
可惜的是,我在这孤寂的旅程中愿意拼尽一生。没有人来寄托我的心情。只剩下对麦子伤感、对桃花遗憾的惆怅,靠着松树、竹子,空自回忆往日的诗句。
文章事业,最终还是让我自己受了误。功名难以预料,到了暮年更加无望。穿着鹑衣、以箪食自给自足的我年年消瘦,受尽世间儿女的侮辱。你相信吗?
即使到了县衙的高门,岁末时又有谁来青睐我呢?不如引起(旧日的情怀)。任凭我在槎上追随张骞,或在山中仿效李广,尽情展现我的风度。

注释

  1. 关河:指边境的河流,象征着遥远和思乡的情感。
  2. 刘郎:指刘备,历史上著名的豪杰,代表着壮志未酬的豪气。
  3. 九疑三楚:九疑山和三楚地区,古代地名,象征着故土和理想之地。
  4. 鹑衣箪食:鹑衣指简单的衣着,箪食指用竹器盛饭,形容贫困的生活状态。
  5. 张骞、李广:两位历史人物,张骞为西汉大将,李广为著名的将领,象征着英雄豪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泂,字子瞻,号小舟,南宋诗人,擅长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有对人生境遇的思索。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往昔豪情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摸鱼儿·望关河》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词作,表现了诗人对过往豪情壮志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从全诗来看,诗人以关河为背景,展开一幅悠远的思乡图景。通过“新愁似丝千缕”的描写,传达了内心的愁苦和对过往的思念,表现出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刘郎豪气今何在”,诗人借用历史人物刘备的豪情来反映自己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接着,诗人通过对孤独长途跋涉的自述,表达了对人生的困惑与无奈。特别是在“无人寄语”的句子中,孤独感愈发显著,似乎在诉说一种无助的心境。

而后,诗人又通过对“旧诗句”的回忆,展现出对往日文人生活的怀念。对“功名难料迟暮”的叹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最后,诗人提及历史人物张骞和李广,表达了自己渴望追求理想而又无奈的心情。

整首词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使得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这种反思,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关河试穷遥眼:诗人遥望关河,努力用眼睛去看尽远方,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
  • 新愁似丝千缕:新产生的愁苦像丝线一样缠绕,形象生动地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刘郎豪气今何在:提到刘郎(刘备),感叹其豪气已不在,反映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失落。
  • 应是九疑三楚:用地名象征理想的归宿,表达对故土的思恋。
  • 堪恨处。便拚得一生寂寞长羁旅:憎恨孤独的处境,甘愿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显露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新愁似丝千缕”,将愁绪比作丝线,形象地表现愁苦的缠绕。
  • 对仗:如“无人寄语。但吊麦伤桃”,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典故:提及历史人物,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河:象征着遥远与思乡的情感。
  • 刘郎:象征着理想与豪情。
  • 旧诗句:代表了往日的文人情怀和文化记忆。
  • 鹑衣箪食:象征贫困与无奈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刘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李广
    • C. 张骞
    • D. 司马迁
  2. 填空题:诗中“新愁似丝千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__

  3. 判断题: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对/错)

答案

  1. A
  2. 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内心的愁苦。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表现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诗在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更倾向于豪放,而苏泂则更为细腻。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与内心世界。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小寺 端嘉杂诗二十首 有感二首 题赵子固诗卷 赠风水僧 哭周晋仙 宿山中十首 其二 端嘉杂诗二十首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寒食清明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大地 沮乱 清心寡欲 束缣 小心在意 包含垒的成语 身字旁的字 水陌 门字框的字 衣不重采 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乌飞兔走 包含炭的词语有哪些 撑天拄地 白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卓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