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2:03
高皇肃人纪,义气忾环瀛。
作庙褒余阙,开关送子英。
微臣知国耻,大节重科名。
呜咽穷泉路,应随正学行。
高皇帝的威严让人敬畏,义气在海内外广泛流传。
建立庙宇以表彰先贤,打开门扉送别英俊的儿子。
我这个微臣深知国耻,明白大节比科举名利更重要。
在这穷途末路的泉边,我应当追随正道的学问。
方苞(1665年-1730年),字允中,号简斋,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方苞为人正直,崇尚节操,主张文人应有清醒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恢复古典文学的风范。
《展断事公墓二首》是方苞为纪念事公而作的诗作,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国家的忧虑,表达了文人应具备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方苞的这首诗以高皇帝的威严和义气作为开篇,展示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呼唤。诗中提到的“开关送子英”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期望,反映出诗人对年轻才俊的鼓励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切。接着,诗人自谦为“微臣”,以此强调自身的清白与忠诚,进一步引入国家的耻辱感,表明在面对国家危机时,个人的光环与名声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一句“应随正学行”则是对后辈的寄语,倡导追求真理与道德的学问,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方苞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心、对忠义的推崇以及对个人道德的坚定信念,展现了清代文人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忠义道德的呼唤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诗中提到的“高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世民
B. 刘邦
C. 康熙
D. 乾隆
“微臣知国耻”中,“微臣”是指什么?
A. 自谦的称谓
B. 官职
C. 朋友
D. 学者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几方面展开?
A. 对历史的回顾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道德的强调
D. 以上皆是
方苞的《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国家动荡时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方苞强调忠义和道德,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破碎的无奈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