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谢朱汀守惠古风》

时间: 2025-04-26 18:12:13

诗句

民何业於盐,由生在水国。

因之利其利,资生本无责。

未能损与之,尽绝岂为得。

后世与古异,以此命为脉。

如宽之一分,不禁之太迫。

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

柰何笼之尽,一线路亦尘。

乘以风气恶,遂至大作慝。

舟聚至数十,众聚动数百。

杀越人於货,祸烈恣惨刻。

谁谓在王畿,有此凶焰赫。

深为腹心忧,非但股肱厄。

圣上欲并生,犹未忍诛谪。

欲如渤海郡,但以安作则。

中外多贤良,选及仆罔测。

岂非老不死,可以贼击贼。

初非欲胜之,化诱尽筹画。

顽冥终不回,不免出兵革。

犹非杀为威,止欲就擒获。

竟未始血刃,献囚不南馘。

精别分死生,不失我心测。

或不以事观,浮言肆虚嚇。

语阱险且危,闻者转相惑。

非望复非才,宜不见浮格。

成虎而铄金,莫辩只自默。

偶尔事倖成,不至大差忒。

免罪已逾分,何劳被恩泽。

感公成人美,古调鸣啧啧。

仆以瓦釜酬,自笑言哑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12:13

原文展示

谢朱汀守惠古风
作者: 包恢 〔宋代〕

民何业於盐,由生在水国。
因之利其利,资生本无责。
未能损与之,尽绝岂为得。
后世与古异,以此命为脉。
如宽之一分,不禁之太迫。
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
柰何笼之尽,一线路亦尘。
乘以风气恶,遂至大作慝。
舟聚至数十,众聚动数百。
杀越人於货,祸烈恣惨刻。
谁谓在王畿,有此凶焰赫。
深为腹心忧,非但股肱厄。
圣上欲并生,犹未忍诛谪。
欲如渤海郡,但以安作则。
中外多贤良,选及仆罔测。
岂非老不死,可以贼击贼。
初非欲胜之,化诱尽筹画。
顽冥终不回,不免出兵革。
犹非杀为威,止欲就擒获。
竟未始血刃,献囚不南馘。
精别分死生,不失我心测。
或不以事观,浮言肆虚嚇。
语阱险且危,闻者转相惑。
非望复非才,宜不见浮格。
成虎而铄金,莫辩只自默。
偶尔事倖成,不至大差忒。
免罪已逾分,何劳被恩泽。
感公成人美,古调鸣啧啧。
仆以瓦釜酬,自笑言哑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盐业的观察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中提到,民众在盐业中谋生,这一行当源于水乡的自然条件,盐的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却因为利益的争夺导致了社会动荡。过去与现在的情况不同,民生与命运相互关联,若不宽容一分,恐怕会受到惩罚。上下阶层应当和谐相处,为何却出现了隔阂?

诗人感叹如今的恶劣风气,如同一条细线,最后却引发了巨大的灾难。船只聚集,人数众多,导致了对越人货物的掠夺,令人心痛。王畿之地竟有如此凶险的气焰,诗人深感忧虑,认为这不仅影响了朝廷的根基,更是影响到了国家的未来。

诗中提到,皇上虽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但却无法立即采取措施。他希望像渤海郡那样安定,只求平和。最终,诗人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尽管没有用血腥的手段,依然感受到生死的威胁。

注释

字词注释:

  • :谋生的行业。
  • :盐业,指盐的生产与销售。
  • 水国:指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 :责任。
  • :隔阂、阻碍。
  • 乘以:借助于。
  • :灾难或恶行。
  • 股肱:指国家的中坚力量,这里指大臣。
  • 诛谪:惩罚与流放的意思。
  • :法则、规范。
  • :指盗贼、敌人。
  • 化诱:用诱惑的手段。
  • 献囚:交出囚犯。

典故解析:

  • 渤海郡:古代一个安宁的地方,作为对比,暗示了当前的不安定。
  • 王畿: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代表权力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他的诗风质朴而深邃,常常结合个人的观察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盐业影响下民生困苦的关心,以及对政治与社会稳定的期望。诗中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包恢的《谢朱汀守惠古风》通过对盐业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民生困境。诗中以盐业为切入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层次的矛盾。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盐业对水乡人民生计的影响,表达了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惶恐。

通过对“民何业於盐”的提问,诗人不仅引出了盐业的经济属性,还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态。接着,诗人以“欲如渤海郡,但以安作则”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渴望人们能够和谐共处,而不是因利益而争斗。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对民生的忧虑逐渐转向对国家未来的深思,展现了包恢对社会正义与和谐的渴望。诗中运用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使得情感更加真切,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民何业於盐:民众靠盐业生存,探讨社会经济基础。
  2. 由生在水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自然形成盐业。
  3. 因之利其利:利用盐的利益,发展经济。
  4. 资生本无责:生计无可厚非,强调生存的合理性。
  5. 未能损与之:未能减少对他人的影响。
  6. 尽绝岂为得:彻底的压制并无益处。
  7. 后世与古异:后代的命运与古代不同,社会变迁明显。
  8. 如宽之一分:若能宽容一点。
  9. 不禁之太迫:不要过于压制。
  10. 上下亦相安:上层与下层应保持和谐。
  11. 何至遽相阨:为何要造成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社会动荡比作“风气恶”,形象地表现了社会的不安。
  • 对仗:如“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强调和谐与共生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应保持理智,不要损害他人的生存权利。包恢在诗中展现了其对国家、民众的关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计与经济。
  • :代表人们的聚集与流动。
  • 风气:象征社会风尚与人心向背。
  • 王畿:象征权力中心及国家的安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民众靠什么谋生?

    • A. 渔业
    • B. 盐业
    • C. 农业
  2. 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担忧
    • C. 漠不关心
  3. 诗中提到的“渤海郡”象征:

    • A. 繁荣
    • B. 安宁
    • C. 动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包恢的《谢朱汀守惠古风》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但包恢更关注于个人生存与经济问题,而杜甫则强调国家动乱对个人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三百首》
  • 《包恢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崔丞相三首 二将 叙伦五言二十首 哭黄直卿寺丞二首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入浙 赠括苍管生二绝 戏题山庵二首 和张简簿尉韵 杂咏一百首·马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ci的汉字有哪些?带ci的汉字大全及拼音解析 竹的笔顺怎么写?这份竹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半字的繁体字写法_半字的繁体字学习指南 背公徇私 苏联空军志愿队 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误失 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结党营私 坚纽斯 噼啪 钱引 是非不分 坚执不从 巳字旁的字 涸辙之鱼 齲字旁的字 木火组合汉字大全_木火字形的汉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