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晚步吟》

时间: 2025-04-27 09:24:11

诗句

晚步上阳堤,手携筇竹枝。

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

月出松梢处,风来苹末时。

林间此光景,能有几人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4:11

原文展示:

晚步上阳堤,手携筇竹枝。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月出松梢处,风来苹末时。林间此光景,能有几人知。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漫步在上阳堤上,手中拄着一根筇竹杖。静静地随着芳草的引导前行,悠闲地追逐着野云的归途。月亮从松树梢头升起,微风在苹草的末梢轻轻吹拂。林间的这般美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略呢?

注释:

  • 筇竹枝:一种用筇竹制成的手杖。
  • 芳草:指茂盛的草地。
  • 野云:比喻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状态。
  • 松梢:松树的顶端。
  • 苹末:苹草的末梢,指微风轻拂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傍晚时分在上阳堤散步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邵雍的《晚步吟》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诗中,“晚步上阳堤”一句,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氛围。“手携筇竹枝”则进一步以具象的动作,展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随后的“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通过对芳草和野云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月出松梢处,风来苹末时”则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拟人手法,将月与风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林间此光景,能有几人知”一句,则透露出作者对这份宁静之美的珍视,以及对世人能否领悟这份美的疑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深邃思考和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步上阳堤”:点明时间和地点,营造傍晚散步的氛围。
  2. “手携筇竹枝”:具象的动作,展现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3. “静随芳草去”:通过芳草的引导,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宁静的心境。
  4. “闲逐野云归”:以野云为喻,传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5. “月出松梢处”:描绘月亮的升起,增添诗意和美感。
  6. “风来苹末时”:通过风的轻拂,增强自然景物的生动感。
  7. “林间此光景”:总结前文,强调林间的美景。
  8. “能有几人知”:表达对这份美的珍视和对世人能否领悟的疑问。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静随芳草去”和“闲逐野云归”,将芳草和野云赋予人的动作,增强诗意。
  • 对仗:如“月出松梢处,风来苹末时”,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人能否领悟这份美的疑问。

意象分析:

  • 芳草:象征自然和宁静。
  • 野云: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
  • 松梢:象征高洁和坚韧。
  • 苹末:象征微妙和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手携筇竹枝”中的“筇竹枝”是指什么? A. 一种竹子 B. 一种手杖 C. 一种乐器
  2. “闲逐野云归”中的“野云”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忧郁
  3. 诗中哪一句运用了对仗手法? A. “月出松梢处,风来苹末时” B. “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 C. “林间此光景,能有几人知”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吟》、《秋怀》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禅意和空灵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宋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拜星月慢 拜星月慢 翘芝园忆坐 拜星月慢 乙丑七夕和闰庵 拜星月慢 题蔡哲夫绘石,为哀蝉作 拜星月慢(祠壁宫姬控弦可念) 拜星月慢 拜星月慢 秦淮秋夕和清真 拜星月慢·丁亥1947中秋五月,倚声片玉 拜星月慢 甲午中秋与娄生稼庵钟美赏月依梦窗韵 拜星月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消愁破闷 析珪判野 振滞 思前算后 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珉阶 包含辇的词语有哪些 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弓字旁的字 鸡鸣起舞 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洗礼 黍字旁的字 卵石不敌 吐緑 又字旁的字 HR 豕字旁的字 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