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4:11
原文展示:
晚步上阳堤,手携筇竹枝。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月出松梢处,风来苹末时。林间此光景,能有几人知。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漫步在上阳堤上,手中拄着一根筇竹杖。静静地随着芳草的引导前行,悠闲地追逐着野云的归途。月亮从松树梢头升起,微风在苹草的末梢轻轻吹拂。林间的这般美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略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傍晚时分在上阳堤散步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邵雍的《晚步吟》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诗中,“晚步上阳堤”一句,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氛围。“手携筇竹枝”则进一步以具象的动作,展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随后的“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通过对芳草和野云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月出松梢处,风来苹末时”则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拟人手法,将月与风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林间此光景,能有几人知”一句,则透露出作者对这份宁静之美的珍视,以及对世人能否领悟这份美的疑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深邃思考和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人能否领悟这份美的疑问。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吟》、《秋怀》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禅意和空灵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